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濑严生国,良田仲子居。
姬姜生不娶,封禅死无书。
灶冷丹何去,厨封画已虚。
诏函加美谥,不及裹轮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创作的《伤和靖林先生君复二首(其一)》。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人和靖林先生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清濑严生国,良田仲子居”两句,以清澈的小溪和严谨的国境作为背景,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有些寂寞的山水画卷。这里的“严生国”可能是指某个偏远的地方,而“良田仲子居”则透露出一位隐士或高人在此安居的意象。
接下来的“姬姜生不娶,封禅死无书”两句,则抒发了对于古代圣贤或隐逸人物的一种哀思。这里的“姬姜”通常指的是古代圣贤,而“生不娶”则表明他们超脱世俗,不求家庭与后嗣;“封禅死无书”则意味着这些高人或隐士在生命结束时,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他们的智慧和生活哲学就像他们的肉体一样,随风而逝。
诗的中间部分“灶冷丹何去,厨封画已虚”两句,用了对比手法,描绘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情境。“灶冷丹”可能指的是某种药材或丹药,因无人问津而变得冰冷;“厨封画已虚”则表现了一种曾经热闹的生活场所,如今却空无一人,甚至连墙上的画像也显得空洞和假象。
最后,“诏函加美谥,不及裹轮车”两句,通过对官府文书与普通百姓日常用物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怀旧之情。“诏函加美谥”指的是官府中那些装饰华丽而内容庄严的文书;“不及裹轮车”则是指即便是这些高贵的物品,也比不上那简单却实用的日常用品如布匹和车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人物以及物质文化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逝去的时代与人生的深切怀念。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八十浮龄尽,三千去日长。
丛兰秋寂寞,卿月夜苍茫。
里友歌迎绋,州民酹续浆。
英魂知所托,桥梓蔼成行。
偃息朋三寿,生平定四知。
乡人荣衣绣,光禄号能诗。
未赴安车召,遽成埋玉悲。
方珉纪遗爱,无诳冢中辞。
银台路入复门赊,四载重来鬓愈华。
况自秋毫皆帝力,何言旧物是吾家。
宫盘浩气浮襟爽,省树珍阴叠殿斜。
书枕梦残闻吏报,日痕还复度砖花。
露门重幄紫云开,何意孤臣得重陪。
攀树已惊刘放老,受釐犹及贾生来。
华绨藉暖瞻宸几,甘露浮香入赐杯。
稽古虽勤成底力,心知不及汉儒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