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傅子文

渔子牧儿谈笑新,先生胜日步湖漘。

沙边忽见长身士,头上仍攲折角巾。

豺虎不能宽远俗,山川终要识诗人。

芦丛如画斜阳里,拄杖相寻无杂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渔夫和牧童在愉快地交谈,先生在好天气里漫步湖边。
在沙滩边他忽然看见一个高个子男子,头上的斜戴的头巾歪斜着。
尽管豺虎势力强大,但不能压制长远的民俗,山川总会欣赏诗人的才华。
夕阳下的芦苇丛像一幅画,他独自拄杖寻找,没有其他宾客相伴。

注释

渔子:渔夫。
牧儿:牧童。
胜日:好天气。
湖漘:湖边。
长身士:高个子男子。
攲:歪斜。
折角巾:斜戴的头巾。
豺虎:比喻权势或恶势力。
远俗:长远的民俗。
诗人:指有才华的诗人。
芦丛:芦苇丛。
斜阳:夕阳。
杂宾:其他宾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画面,渔夫和孩童在湖边谈笑,诗人陈与义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漫步湖畔。忽然,他注意到一位高个子的士人,头戴歪斜的角巾,显得与众不同。诗人感慨豺虎般的世俗难以包容贤才,但大自然和诗歌却能识别真正的诗人。夕阳下的芦苇丛宛如画卷,诗人独自持杖寻访,没有其他宾客打扰,流露出一种清雅的隐逸之趣。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才的赞赏。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赠漳州守綦叔厚

过尽蛮荒兴复新,漳州画戟拥诗人。

十年去国九行旅,万里逢公一欠伸。

王粲登楼还感慨,纪瞻赴召欲逡巡。

绳床相对有今日,剩醉斋中软脚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行晚兴

曾听石楼水,今过邵州滩。

一笑供舟子,五年经路难。

云间落日淡,山下东风寒。

烟岭丛花照,夕湾群鹭盘。

生身后圣哲,随俗了悲欢。

淹旅非吾病,悠悠良足叹。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自五月二日避寇转徙湖中复从华容道乌沙还郡七月十六日夜半出小江口宿焉徙倚柁楼书事十二句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

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

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将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寄题兖州孙大夫绝尘亭二首(其一)

不读远游赋,放怀兹地宜。

云山绕窗户,万态争纷披。

世故日已远,风水方逶迤。

倚杖夜来雨,东山烟散迟。

人间许长史,不与此心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