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七)万杉寺

休沐聊命驾,驾言何所之。

行寻庆云寺,想像昭陵时。

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

空山岁年晚,郁郁凌寒姿。

当年雨露恩,千载有馀滋。

匠石不敢睨,孤标俨相持。

更启石室藏,仰瞻天像垂。

愿以清净化,永为太平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休沐日驾车出游,探访庆云寺与昭陵的场景。首句“休沐聊命驾,驾言何所之”,点明了诗人休假出游的情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着,“行寻庆云寺,想像昭陵时”两句,既实写了前往寺庙的行程,又通过想象昭陵景象,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描绘了万杉寺周边环境的幽静与独特,杉树的高大与茂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空山岁年晚,郁郁凌寒姿”则进一步渲染了冬日山林的寂静与生机,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杉树依然挺拔坚韧,展现出不屈的精神风貌。

“当年雨露恩,千载有馀滋”两句,借自然界的雨露比喻帝王的恩泽,赞美了古代帝王对人民的关怀与恩惠,即使千年之后,这种恩泽仍然滋养着这片土地,寓意深远。

“匠石不敢睨,孤标俨相持”形象地描绘了杉树的独立与庄重,即使是最优秀的工匠也不敢轻易评价或触碰,强调了杉树的独特价值和尊严。

最后,“更启石室藏,仰瞻天像垂。愿以清净化,永为太平基”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净化人心,为社会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稳定的美好愿望。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八)开先漱玉亭

奇哉康山阳,双剑屹对起。

上有横飞云,下有瀑布水。

崩腾复璀璨,佳丽更雄伟。

势从三梁外,影落明湖里。

平生两仙句,咏叹深仰止。

三年落星湾,怅望眼空眯。

今朝随杖屦,得此弄清泚。

更诵玉虹篇,尘襟谅昭洗。

形式: 古风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九)简寂观

高士昔遗世,筑室苍崖阴。

朝真石坛峻,炼药古井深。

结交五柳翁,屡赏无弦琴。

相携白莲渚,一笑倾夙心。

晚岁更市朝,故山锁云岑。

柴车竟不返,鸾鹤空遗音。

我来千载馀,旧事不可寻。

四顾但绝壁,苦竹寒萧椮。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十)归宗寺

金轮紫霄上,宝界鸾溪边。

往昔王内史,愿香有馀烟。

千年今一归,景物还依然。

涧水既荡潏,山花亦清妍。

不辞原隰劳,乐此宾从贤。

访古共纡郁,劳农独勤拳。

怜我乖胜践,裂笺寄真诠。

逃禅公勿遽,且毕区中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十一)陶公醉石归去来馆

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

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

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

况复岩壑古,缥缈藏风烟。

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

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

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

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