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十一)陶公醉石归去来馆

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

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

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

况复岩壑古,缥缈藏风烟。

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

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

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

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庐山的一次独特体验,通过与古代高士陶渊明的精神交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点明了时间跨度,诗人虽生于千年之后,却能与千年前的高士为友,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连接。接着“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认为他在高士传中独树一帜,体现了对陶渊明人格魅力的认可。

“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描述了诗人偶然间发现一块陶公醉石,仿佛是陶渊明曾经休息的地方,这种发现让诗人感到惊喜且充满想象。接下来“况复岩壑古,缥缈藏风烟”则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岩壑古朴,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乔木遮天蔽日,泉水横流,动静结合,生动而富有诗意。紧接着“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叹,认为这里的美景足以让人忘却年龄,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

“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描绘了诗人选择在山崖边建屋居住,举杯向流水致意的情景,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则是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他长啸一声,似乎在与自然对话,随后以一首诗记录下这次难忘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精神的追慕,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十三)康王谷水帘

循山西北骛,崎岖几经丘。

前行荒蹊断,豁见清溪流。

一涉台殿古,再涉川原幽。

萦纡复屡渡,乃得寒岩陬。

飞泉天上来,一落散不收。

披崖日璀璨,喷壑风飕飗。

追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

敬酹古陆子,何年复来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十四)落星寺

浩浩长江水,东逝无停波。

及此一回薄,湖平烟浪多。

孤屿屹中川,层台起周阿。

晨望爱明灭,夕游惊荡磨。

极目青冥茫,回瞻碧嵯峨。

不复车马迹,唯闻榜人歌。

我愿辞世纷,兹焉老渔蓑。

会有沧浪子,鸣舷夜相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闰月十一日月中坐彭蠡门唤船与诸人共载汎湖至堤首回棹入西湾还分韵赋诗约来晚复集诗不至者浮以大白

解组无多日,归哉喜欲狂。

临风成邂逅,载月下沧浪。

酌酒传清影,鸣桡击素光。

它年隔千里,此夜莫相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林择之黄云之句兼简同游诸兄

登览日云晏,归车眇重冈。

天风振余旟,夕露沾我裳。

数子情未厌,春山杳茫茫。

还瞻长江白,迥眺飞云黄。

当念尘中友,心期邈相望。

无为跨鸿鹄,决起凌青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