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秪向砌边流野水,樽前上下看鱼儿。
笋蹊已长过人竹,藤径从添拂面丝。
若许白猿垂近户,即无红果压低枝。
大才必拟逍遥去,更遣何人佐盛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在。首句“秪向砌边流野水”中的“秪”字用得极为生动,它形象地展现出小溪沿着堤岸缓缓流淌,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樽前上下看鱼儿”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观察和喜悦。
接着,“笋蹊已长过人竹”一句通过竹笋的长势来衬托出林亭四周生机勃勃,竹林郁郁蔽蔽。而“藤径从添拂面丝”则描绘了藤蔓缠绕的小径,它们轻柔地触摸着行走者脸庞,营造了一种亲密与自然的接触感。
中间两句“若许白猿垂近户, 即无红果压低枝”,诗人通过设想一只白猿(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轻柔地靠近屋檐,以及没有果实重压下悬挂的树枝,表达了对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大才必拟逍遥去,更遣何人佐盛时”,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人才在盛世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渴望脱离尘嚣、追求逍遥自在精神状态的心声。这里,“大才”指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他们能够在繁华的时代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林亭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才在盛世中的期许。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冥心坐似痴,寝食亦如遗。
为觅出人句,秪求当路知。
岂能穷到老,未信达无时。
此道须天付,三光幸不私。
良宵公子宴兰堂,浓麝薰人兽吐香。
云带金龙衔画烛,星罗银凤泻琼浆。
满屏珠树开春景,一曲歌声绕翠梁。
席上未知帘幕晓,青娥低语指东方。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
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
半川阴雾藏高木,一道晴蜺杂落晖。
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轻帆下阔流,便泊此沙洲。
湖影撼山朵,日阳烧野愁。
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沈浮。
是际船中望,东南仞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