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梅有感

莫把夭妍等重轻,赋成千韵况难名。

看来好处非因色,敢向春前似有情。

奈老不成三弄笛,济时还拟一杯羹。

清标实用何人可,只合差肩宋广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不要轻易地把盛开的花朵看作寻常,即使写成千篇诗歌也难以形容它的美。
它的美并非仅在于外表,似乎在春天之前就已含情脉脉。
无奈年岁增长,无法再吹奏三弄笛曲,但还是想为世间做出贡献,哪怕只是一碗汤。
真正的价值在于实质而非表面,这谁能理解呢?恐怕只有像宋广平那样的人才能匹配它的清高和实用性。

注释

夭妍:形容花儿盛开,娇艳美丽。
赋成:创作诗歌。
三弄笛:古代笛曲,指技艺高超的演奏。
济时:拯救时世,为社会做贡献。
宋广平:可能指的是宋代诗人宋祁,以其才情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见梅有感》。诗人以梅为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对梅花品格的赞赏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首句“莫把夭妍等重轻”,提醒人们不应单纯以花朵的艳丽程度来衡量事物的价值,暗示梅花之美并非仅在于外表。接着,“赋成千韵况难名”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内在的高雅气质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看来好处非因色”点明梅花真正的美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品质,而非外在的色彩。“敢向春前似有情”则赋予梅花以情感,赞美它在春天来临之前展现出的坚韧与深情。

“奈老不成三弄笛,济时还拟一杯羹”表达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希望能像梅花一样,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哪怕是微小如一勺汤的援助。

最后,“清标实用何人可,只合差肩宋广平”高度评价梅花的清高品格和实际用途,认为只有像宋代的名臣宋广平那样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种特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梅,寓言自况,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东庵新辟云栈

步出东门苇不航,以云名栈正相当。

地临空阔天成险,水到回旋石作梁。

万顷波涛一丘壑,百年官吏几循良。

古来勿剪甘棠意,此地风流未可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代送礼部杨侍郎帅江陵(其二)

慈恩一集成三纪,朝路相从不半年。

托荫身如松下草,愿交身已社中莲。

一时事体公轻重,到处参辰我后先。

折赠不须门外柳,病怀落寞正如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代送礼部杨侍郎帅江陵(其一)

鼎鼐真才笔橐声,清朝人物独先生。

从来马老荆州望,可但元公礼部名。

谋帅直须医国手,辍贤何以慰人情。

送春又数春回处,忍更堂堂背我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冬至伊迩滞留桂阳有感

如此生涯任转蓬,几年漂泊羡归鸿。

凄凉落日荒山外,黯澹愁云暮霭中。

丛菊乍残秋色远,岭梅将放雪光融。

枯肠索尽浑无事,诗句粗成付碧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