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伊迩滞留桂阳有感

如此生涯任转蓬,几年漂泊羡归鸿。

凄凉落日荒山外,黯澹愁云暮霭中。

丛菊乍残秋色远,岭梅将放雪光融。

枯肠索尽浑无事,诗句粗成付碧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这样的生活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多年漂泊让我羡慕归巢的鸿雁。
在凄冷的夕阳下,我身处荒山之外,愁云惨淡笼罩在傍晚的雾霭中。
丛菊凋零,秋意渐浓,远处的景色显得更加遥远,山岭上的梅花即将绽放,雪光与暖阳交融。
我空虚的内心搜刮无物,什么事也做不了,只好粗略写出几句诗,交给绿色的酒筒斟酌。

注释

生涯:生活。
转蓬:随风飘荡的蓬草。
漂泊:四处流浪。
归鸿:归巢的大雁。
凄凉:冷清。
荒山:无人烟的山。
黯澹:阴暗愁闷。
暮霭:傍晚的雾气。
丛菊:菊花。
残:凋零。
岭梅:山岭上的梅花。
雪光融:雪光与暖阳相融。
枯肠:空虚的心肠。
索尽:搜刮殆尽。
浑无事:什么事也没有。
诗句:诗作。
粗成:粗略完成。
碧筒:绿色的酒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冬至伊迩滞留桂阳有感》,描绘了诗人在滞留桂阳时的孤寂与感慨。首句“如此生涯任转蓬”以蓬草随风飘摇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次句“几年漂泊羡归鸿”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羡慕飞鸟能自由飞翔。

“凄凉落日荒山外,黯澹愁云暮霭中”通过描绘落日余晖下的荒山和愁云暮霭,渲染出一种凄清、压抑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接下来,“丛菊乍残秋色远,岭梅将放雪光融”借景抒情,以秋菊凋零和冬梅含苞待放,暗示时光流转,也寓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枯肠索尽浑无事,诗句粗成付碧筒”,诗人感叹自己空有一腔愁绪,却只能粗略地写成诗句,借此排解心中苦闷,将诗稿交付于酒杯,借酒浇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滞留他乡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郊偶成呈府判知县三丈二首(其二)

去郭喧嚣远,空江气象宽。

柳舒含絮媚,梅褪著枝酸。

物外登山好,公馀尽日欢。

归迟应犯夜,暝色占江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郊偶成呈府判知县三丈二首(其一)

奉行三尺令,问讯十分春。

鸡犬柴门晓,牛羊草径新。

远投双岭寺,频见耦耕人。

我亦江南客,为农颇识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右史殿撰吴之平挽章二首(其二)

生长均江左,游从集豫章。

官曹推扫溉,人望极轩昂。

谠论暌违后,休声涕泪傍。

凤池纶綍手,挥翰发幽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