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

飞云冉冉隔层峦,涨水茫茫失旧湾。

自昔秋风悲宋玉,这回夜雨宿巴山。

独行云峤双飞舄,谁置壶浆一解颜。

世事人情随日改,不妨老子解痴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飘忽的云彩遮挡层层山峦,河水上涨淹没昔日的河湾。
自古以来秋风吹过就让人想起宋玉的悲凉,这次夜晚在巴山下起了雨让我住宿。
独自走在高山之上,如同一双飞舄孤独飞翔,又有谁能送来一杯酒来舒缓心情。
世事人情每天都在变化,我这老朽之人就随它去吧,不妨放开心态面对痴傻顽固。

注释

飞云:飘浮的云。
冉冉:缓缓升起的样子。
隔:遮挡。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峰。
涨水:上涨的河水。
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失旧湾:淹没旧时的河湾。
自昔:自古以来。
悲:悲伤。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以悲秋著名。
夜雨:夜晚的雨。
宿巴山:在巴山过夜。
独行:独自行走。
云峤:高山。
双飞舄:比喻孤独或失侣。
置:放置。
壶浆:盛酒的壶和浆,这里指酒。
解颜:使脸色舒展,这里指解忧。
世事人情:世间的事情和人情。
随日改:每日都在改变。
老子: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人自己。
解痴顽: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痴傻顽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意境。开篇“飞云冉冉隔层峦,涨水茫茫失旧湾”两句,以壮丽的山川形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情感寄托。这里的“飞云”、“涨水”都给人以动荡之感,而“隔层峦”、“失旧湾”则透露出一种时间流转、物是人非的情怀。

接着,“自昔秋风悲宋玉,这回夜雨宿巴山”两句,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将自己与古代才子宋玉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宋玉以其才情著称,而“悲秋”更是他的一大特点。这里,李新借用这个意象,抒发了自己面对自然界时的情怀。

第三句“独行云峤双飞舄,谁置壶浆一解颜”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独行云峤”,意味着诗人独自一人在云雾缭绕的山峰间漫步;“双飞舄”可能是指驾驭着两匹马或其他动物前行,既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谁置壶浆一解颜”,则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中,即便有人为他斟酌美酒,他也不会因为而改变自己的神色。这里,“解颜”暗指情绪或脸色的舒展,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世事人情随日改,不妨老子解痴顽”两句,是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这里的“不妨”,意味着无妨,即便如此,也不影响诗人的心境。“老子”通常指道家之祖老子,李耳,代表了一种超脱物外、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持平常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平县君挽词

玉翰飞过碧江东,露泣三荆向晓风。

贝叶尘生昏旧绿,蘋花烟老堕疏红。

鸟沉孤影桓山外,虫返青冥壁水空。

德范岂惟坟上土,传家清训是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东津净行院

老于春事无交涉,退作淘金榻底沙。

蚕到两眠方健叶,柳成三倒却飞花。

小桃涨浪堤痕润,绿麦翻风燕羽斜。

不得毫釐稽古力,起人松竹问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代张元老上许漕(其二)

文章摛锦已堆胸,直指威声俯仰中。

蜀部星高千幛静,平舆龙起一渊空。

阅人妙学函明镜,飞镝清心本素风。

垂手污涂收酱瓿,为怜识字老扬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代张元老上许漕(其一)

人在坤维久覆醯,故教使节出天西。

后来武库成清职,平日家风归品题。

欲见流钱凭马策,稍闻刮膜待金篦。

鸰原曾冠仙鳌顶,应觉人间太华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