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紫霞真人的《游白鹿洞歌》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中仙境图。首句“何年白鹿洞?”以疑问开启,引出对白鹿洞来历的追溯。接着,“正傍五老峰”点明了洞穴的位置,紧邻着巍峨的五老山。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形容五老峰之高,“去天不盈尺”,仿佛触手可及,与人间的“烟云重”形成对比。
“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将秀美的景色比作“青芙蓉”,清新雅致。接下来的“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则通过奇特的想象,赋予山石和自然景观以人的情感,增添了神秘色彩。
“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描绘了山谷间风雷之声和悠扬的钟声,动静结合,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最后,诗人以“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仙人般的生活。
“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然而,“何人肯入空山宿?”又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期待,期待有人能共享这份宁静。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在空山之中,他也能自得其乐,静心阅读黄庭经,达到内心的充实与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