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一)

积雪明南窗,独坐忆远道。

大河冻行舟,何处赋春草。

忽传一纸书,开缄豁怀抱。

为言卸装初,乐事田园好。

上堂拜世母,慈颜幸未老。

家事咨长兄,连床度昏晓。

朅来犀角儿,去日犹襁褓。

咿唔共镫火,兄孙已聪了。

流光十五年,忽忽同过鸟。

暂辞京洛尘,且食江乡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钱泰吉的诗《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一)》描绘了一幅冬日静思与亲情团聚的画面。首句“积雪明南窗”以明亮的积雪映照窗户,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思绪飘向远方的亲人。接着,“大河冻行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冬季的严寒,诗人想象着友人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前行。

“忽传一纸书”带来了期盼已久的家书,让诗人的心情豁然开朗,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和睦的喜悦跃然纸上。“上堂拜世母”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以及对家中老人容颜依旧的欣慰。“家事咨长兄”则体现了对兄长的信任和依赖,兄弟间的情感深厚。

诗人回忆起幼时的孩童“朅来犀角儿,去日犹襁褓”,感叹时光飞逝,侄子已经长大懂事,读书灯下,稚嫩的声音如今已变得聪明伶俐。最后两句“流光十五年,忽忽同过鸟”感慨岁月如梭,自己暂时离开繁华的京城,享受江乡的宁静与稻米之乐,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云寿兄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2)

钱泰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二)

江乡迫岁俭,物价日腾踊。

义田分无多,况未薙荒茸。

几家典寒衣,籴米入斗甬。

一饱未终朝,饥肠已雷动。

即今眼中人,何术救决踵。

归装万卷书,美味逾嘉种。

心计删研桑,遗经述郑孔。

乐道久忘贫,萧然扫尘塕。

里党欢相依,出门无倥偬。

愿买田一双,耦耕傍先陇。

形式: 古风

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三)

耦耕恐难遂,梦想澉上山。

山中有丙舍,静读可闭关。

高峰九十九,三面开烟鬟。

踏浪看山色,我愿充鱼蛮。

却因俗缘重,尚阻仙梯攀。

我兄亦多累,何日全家还。

偶来鸥共泛,难与云同间。

不如且就我,信宿茅三间。

相违动一纪,鬓发各已斑。

百里犹恨隔,未得承欢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四)

欢颜定可承,相约十日后。

冷斋得春融,清气满户牖。

高谈任纵横,参语可谁某。

家督秋水翁,厚德压曹偶。

同眠布被温,共听寒潮吼。

可惜武城师,讲堂隔川阜。

待写荆合图,同居期白首。

家风五百年,宗族世敦厚。

夙夜念所生,敬离誓不苟。

安排芷蓿盘,遍酌屠苏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衎石兄自大梁书院用东坡闻子由瘦韵见寄次答

十年安坐髀生肉,未至举家常食粥。

讲堂夜饱散学徒,静看檐楹掠蝙蝠。

性情但觉渐疏慵,嗜好焉能别流俗。

吾兄手书时一开,宝之不异径尺玉。

遥天相望隔银河,古寺何年访金粟。

会须海上聚沙鸥,共住山中友麋鹿。

元方将车季持杖,那用红尘走驺仆。

儿曹谨厚赖家风,待效伯高嗤刻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