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偈(其二)

两年脾疾苦相攻,瘦骨崚嶒鹤足同。

赖有真常无病者,湛然常在寂光中。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宗本的《临终偈(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疾病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诗中的“两年脾疾苦相攻”描绘了长期患病的痛苦经历,“瘦骨崚嶒鹤足同”则以形象的比喻,将病态的身体比作瘦削的鹤足,生动地展现了病痛对身体的影响。

“赖有真常无病者,湛然常在寂光中”则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健康本质的领悟。这里的“真常无病者”指的是超越了疾病困扰的永恒存在,而“湛然常在寂光中”则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即使在病痛之中也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与光明。这种超脱世俗病痛、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生死、疾病与解脱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病痛与内心的平静,以及对超越物质病痛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超然态度,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5)

释宗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昨日纳还公择诗卷相次复示三篇不独说茶曲尽其妙加以敏捷不易追攀辄罄鄙言聊答嘉贶(其三)

吟君三绝重徘徊,不复言诗为鼎来。

咏到茶中精绝处,犹如笔下役风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明妃曲二首(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形式: 古风

彼狂

上古杳默无人声,日月不忒山川平。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万物不给乃相兵,伏羲画法作后程。

渔虫猎兽宽群争,势不得已当经营。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至言一出众辄惊,上智闭匿不敢成。

因时就俗救刖黥,惜哉彼狂以文鸣。

强取色乐要聋盲,震荡沈浊终无清。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题郢州白雪楼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