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西樵(其二)

西周圮王迹,吾道嗟沦幽。

管晏自成书,桓文复攘脩。

至今功利波,浸润不可收。

达士耀以夸,愚者窃其流。

寥寥二千载,世儒事搜求。

未探东鲁津,已陟齐晋丘。

迷锢既已深,和扁无良谋。

燕石自珍媚,但见识者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诗人王渐逵在《赠方西樵(其二)》中,通过对比西周的兴盛与后来的衰败,以及管仲、晏婴等贤臣的著述与春秋时期的霸业,揭示了道德与功利之间的冲突。他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道德观念逐渐被功利主义所侵蚀,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达士耀以夸,愚者窃其流。”这两句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高明之士炫耀自己的道德修养,而愚昧之人则盲目追求功利。这种现象在诗人看来,是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源之一。

“寥寥二千载,世儒事搜求。”诗人感叹两千年来,世间的学者都在努力探索道德与功利之间的平衡,但成效甚微。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危机。

“未探东鲁津,已陟齐晋丘。”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东鲁津和齐晋丘分别代表儒家文化和春秋霸业,诗人认为,如果未能深入理解并传承儒家文化,就难以避免道德沦丧的命运。

最后,“燕石自珍媚,但见识者羞。”诗人以燕石比喻那些表面光鲜、实则无用的事物,讽刺了世人对功利的盲目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真正见识者的敬意,即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坚守道德原则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功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保持道德的纯洁性,防止其被功利主义侵蚀。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道德困境,也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方西樵(其三)

含灵配高厚,万物长以治。

感应谅斯存,此身讵能离。

迂生罔所测,玄言泪其机。

龌龊纡杖履,蹇傲栖岩扉。

擎拳守木偶,浮诞如狂痴。

岂知大化下,阴阳无停期。

寂感理固然,空幻靡所依。

吾观千载下,此道多阇梨。

形式: 古风

赠方西樵(其四)

游心寓太初,大道溥以正。

一原故玄化,万物托基命。

浊世迷其源,眩私巧相并。

畦町既以立,藩篱自森映。

所以古圣贤,穷居乃殷病。

遑遑鲁中叟,列国环以聘。

历险讵不辞,小试足为庆。

君子慎所之,疾固未云佞。

我思古训言,穷理以尽性。

曲江启开元,清献在嘉熙。

贤风散今古,淑问昭华夷。

公今际嘉靖,名位遥相驰。

眷顾意弥勤,蒲轮应山扉。

道沛古所歆,时失讵能来。

二礼起芜废,学庸饮英奇。

精义期致用,绝学未云疑。

景光迈奄忽,岁月不我依。

愿言崇素心,令德以为期。

形式: 古风

赠霍渭厓

紫云流影碧空移,独许孤忠结主知。

三召不孤当宁念,百年遥记中兴时。

朱弦清庙堪谁和,砥柱狂澜只自持。

莫谓迂生成懒癖,也能沽酒醉东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偶成(其一)

丛荫转纡郁,满衣寒紫烟。

相扶更一入,疑有藤萝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