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颂补遗九首(其二)刊山木

下民昏垫,哀此无告。禹乘四载,随山刊木。

吕梁太岳,底柱析城。于恒于华,于荆于衡。

乃畋于山,乃牧于谷。乃渔乃佃,于渊于陆。

我胼我胝,我思阻饥。奏庶鲜食,惟下民之宜。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禹治水时的艰辛与决心,以及他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通过“下民昏垫,哀此无告”开篇,诗人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他们生活在洪水泛滥之中,无人求助。接着,“禹乘四载,随山刊木”描述了大禹不畏艰难,四处奔波,砍伐树木以疏导洪水的情景。随后,列举了一系列山名,如吕梁、太岳、底柱、析城、恒山、华山、荆山和衡山,展现了大禹治水所涉及的广阔地域。

“乃畋于山,乃牧于谷。乃渔乃佃,于渊于陆。”这一句则描绘了大禹在治理洪水的同时,还指导百姓如何在山林中狩猎,在山谷中放牧,在水中捕鱼,在陆地上耕种,体现了他全面而细致的治水策略。最后,“我胼我胝,我思阻饥。奏庶鲜食,惟下民之宜。”表达了大禹为了民众的温饱,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最终使得百姓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整首诗通过对大禹治水事迹的叙述,不仅赞扬了他的伟大功绩,也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劳动人民智慧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999)

黄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招颂补遗九首(其三)浚畎浍

禹决九川,以距四海。距川伊何,浚兹畎浍。

肇河积石,江岷汉嶓。济淮入海,渭洛惟河。

其鱼发发,孔庶且有。既汕于梁,亦获于笱。

播奏庶艰,登彼丘陵。懋迁有无,化居是营。

形式: 四言诗

招颂补遗九首(其四)立烝民

生生有开,烝民乃立。后稷播嘉种,下土斯啬。

白壤黑坟,赤埴青黎。亦有黄垆,广斥涂泥。

耕彼南亩,离离蕃茂。何铫何耜,载耨稂莠。

乃迎猫虎,奏我笙庸。以乐我先啬,惟禹斯崇。

形式: 四言诗

招颂补遗九首(其五)锡玄圭

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万邦作乂,四海会同。

庶土交正,底慎财赋。厥贡厥篚,厥包载路。

金石盐絺,丝枲织皮。羽毛齿革,纳锡元龟。

球琳琅玕,玄纁玑组。弼成五服,以修六府。

形式: 四言诗

招颂补遗九首(其六)建皇极

建皇之极,六府孔修。厥动惟时,昭受天休。

帝迪厥德,光天之下。海隅苍生,永得我所。

凡今黎献,共惟帝臣。百工俊乂,乃歌卿云。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