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其一)

岭外稀繁霜,草木不黄落。

穷巷生阴风,客心乃萧索。

斗杓指实沈,勾陈半隐爚。

蟋蟀满床下,篝灯夜戄戄。

此地罗浮山,古人尝采药。

何不披短衣,入山饱藜藿。

晓从外来者,皆言道路恶。

我欲依神仙,神仙不可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岭南地区,面对寒冷霜冻与萧瑟景象时的内心感受。首句“岭外稀繁霜”点明地点与季节,霜冻稀少而寒冷,暗示环境的恶劣。接着“草木不黄落”与“穷巷生阴风”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荒凉与凄冷的氛围。诗人身处穷巷之中,感受到阴冷的风,内心也变得萧索。

“斗杓指实沈,勾陈半隐爚”两句运用天文现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浩瀚,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蟋蟀满床下,篝灯夜戄戄”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夜晚的寂静与孤独,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后四句“此地罗浮山,古人尝采药。何不披短衣,入山饱藜藿”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向往与追求,希望像古代的采药人一样,深入山林,寻找生命的真谛与内心的平静。然而,“晓从外来者,皆言道路恶。我欲依神仙,神仙不可托”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困惑,即使渴望接近自然与超脱世俗,但现实的艰难与未知的恐惧又让他感到无力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收录诗词(48)

方以智(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诗三首(其二)

东北覆阴云,其下吾故都。

中路一奔走,恨隔天一隅。

虹蜺下平地,旷野秋荒芜。

翼日大风雨,慎勿临长途。

人传使者来,旌旗蔽通衢。

嗟我远游子,不敢同驰驱。

道左发长叹,叹者一何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古诗三首(其三)

海渚无桥梁,日暮波浩浩。

车马不能通,远望惄如捣。

浮云日以变,我亲日以老。

万里飞烟尘,天木伤草草。

梦见故乡客,言归苦不早。

旧宅属何人,斗大梧桐槁。

亲戚有书来,书中何所道。

上言邻里殊,下言故人少。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

子安问黄鹄,万里将安飞。

八极纷茫茫,中路能无悲。

三萍飘大海,风波还相依。

安得如潮头,朝夕自言归。

一经离乱中,盛年忽已衰。

有心不敢椎,有口当依违。

形式: 古风

拟古二首(其一)

曲阁临广陌,下折杨柳枝。

上有愁思人,终日不披帷。

杂佩何玲珑,实为君所遗。

被服至于今,未尝少乖离。

梦寐难以逝,愿托东风吹。

迢迢万馀里,君心焉可知。

安敢望君心,惟念寒与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