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其四)

内典存心久,家居戒行僧。

同尘聊且尔,著相亦何曾。

脱却当来裤,传将不尽灯。

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内心深处藏经书,居家修行似僧人。
随世俗尘埃过生活,从未执着于外相。
将来要舍弃俗衣,佛法如明灯永续传扬。
想知道归宿何处,只需静观一月,万波皆澄清。

注释

内典:佛经。
存心久:深藏心中已久。
家居戒行僧:在家修行,行为严谨如同僧侣。
同尘:随顺世俗。
聊且尔:姑且如此。
著相:执着于外在表象。
脱却:舍弃。
当来裤:未来的世俗衣物。
传将不尽灯:传递不息的智慧之灯。
归甚处:归向何处。
一月万波澄:静心一月,世间纷扰如波涛皆会平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镃的作品,名为《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亲人久违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出家为僧者的理解和尊重。

“内典存心久”一句,说明诗人一直将亲人的教诲和典籍深藏于心,时间已久。"家居戒行僧"则描绘了叔祖虽身在家中,但心如出家的修行生活,表明他已经戒掉世俗之行,为僧。

“同尘聊且尔”一句,诗人感叹自己与叔祖虽同是尘世间的凡人,却只能偶尔相见,时间短暂。"著相亦何曾"则表达了诗人对叔祖出家的理解和尊重之情,即使他们有所羁绊,也不常相聚。

“脱却当来裤”意味着脱下俗人的衣衫,而“传将不尽灯”则是指禅宗里面的顿悟,暗示叔祖已然心领神会,不再需要世间的教诲和典籍。

最后,“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希望找到一片清净之地,就像月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依旧明净一样,暗示他对心灵寄托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温馨记挂,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的心境。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其三)

小小为知己,常常说向人。

论情宗族异,问事见闻新。

囊锦将谁管,湖园看未真。

伤心啸庵路,不复送亲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其二)

八郡恢成绩,江山入壮图。

风流羊叔子,才术管夷吾。

绝笔诗犹在,酬君志不渝。

经纶如有位,肯堕浅规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其一)

从此无因见,南园老叔翁。

朝廷世臣少,文献我家穷。

达宦谁无分,全材不易逢。

先王勋第一,号恸仰天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晓出海会过新溪渡

喧喧人语俶行装,广殿灯寒暗古廊。

桥截漫滩收夜色,路经层岫吐朝阳。

鳞差白石中流见,栉比篬筠夹坞香。

爽气正浓诗兴薄,归途应愧挈空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