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制参挽歌(其三)

北风北风兮岁律告终,岂惟岁律兮嗟世道之益穷。

有美君子兮,非斯世之人物。

有古人之风兮,有无我之德。

我亦何知兮,托先世之馀契。

两书相劳苦兮,蔼然敬爱之意。

迹虽疏兮此心不忘,死生契阔兮怅十二里之高冈。

歌薤露之卒章兮,有泪滂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名为《徐制参挽歌(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他对于传统美德和文化的怀念。

“北风北风兮岁律告终”,开篇即以北风作为象征,寓意时间的流逝和一年的结束。接下来的“岂惟岁律兮嗟世道之益穷”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的感慨,感到世道日益贫乏。

“有美君子兮,非斯世之人物”,这里的“美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物,而“非斯世之人物”则显示出这样的君子不属于现世,这里蕴含着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怀念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失望。

“有古人之风兮,有无我之德”,诗人赞美古人的风范和无私的品德,反映了他对于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尊崇。

“我亦何知兮,托先世之馀契”,作者自问自己又能知道些什么,只能寄托于前人的遗风遗韵中,这里流露出诗人对知识渊源和历史传承的一种无奈感受。

“两书相劳苦兮,蔼然敬爱之意”,接下来的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通过文字交流的艰辛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迹虽疏兮此心不忘,死生契阔兮怅十二里之高冈”,诗人虽然物理上与去世的朋友相隔遥远,但内心对于友情的记忆却无法磨灭。这里的“十二里之高冈”形象地表达了两者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和难以跨越的鸿沟。

最后,“歌薤露之卒章兮,有泪滂滂”,诗人在吟唱着友人的挽歌,心中充满了悲痛,眼泪如溪流般不断涌出。这里的“薤露”指的是秋天草木上的露水,用以比喻朋友生命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徐制参挽歌(其二)

岁律残兮北风正南,渡梅花之桥兮龙㡛镳镳。

有美君子兮苍梧翠竹,善继善述兮恢韦斋之芳躅。

羌世道之纬繣兮,孰识夫异体而同气。

惟不忘其所由生兮,合群从而一视。

慨垂绝之叮咛兮,欲蜕而理融。

灵人不留兮,将永閟于幽宫。

再歌薤灵之章兮,号万壑之长松。

形式: 古风

徐制参挽歌(其一)

北风高兮岁律将残,望东陇兮目断旌丹。

有美君子兮揽众芳而自饰,直哉惟清兮不亢不激。

郁十五年之朝望兮,仅彯缨于列院。

参幕府以自诡兮,乃劬劬而忘倦。

宜表世而厉俗兮,曷止于斯。

灵辰不留兮,祖奠载期。薤歌之一章兮,孰不孔悲。

形式: 古风

挽王夫人(其一)

秋山萧萧兮,连山之冈。有幽一宫兮,千古其藏。

毓野堂之世则兮,绵瓜瓞以承芳。

来宗牖而自度兮,如奉姑嫜。

相君子之婉婉兮,发轫康庄。

囿一世之天兮,遽瘗佩而沈璜。

秋风萧萧兮,连山之冈。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挽王夫人(其二)

连山之冈兮,秋风萧萧。有永千古兮,幽宫迢迢。

一编之女训兮,慨遗音之寂寥。

蔼清芬其如在兮,鞶帨彯彯。

忍双亲之望望兮,迟女归而魂消。

灵辰不留,谁其拟招。连山之冈,秋风萧萧。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