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方稚川

南来厌见跕飞鸢,之子相逢意凛然。

未用天涯叹沦落,要知幕府盛才贤。

清谭霏屑论交地,叠鼓喧江送别筵。

帆腹渐肥人渐远,离愁长在夕阳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从南方来已厌倦了看见跌跌撞撞的风筝,这次与你相遇让我心情严肃。
不必因为身处远方而感叹身世飘零,要知道幕府中人才济济、英杰众多。
清冷的溪流边是我们谈论友情的地方,密集的鼓声在江面喧闹,为告别宴会助兴。
船帆越来越饱满,人却渐行渐远,离别的愁绪始终伴随着夕阳的余晖。

注释

跕飞鸢:跌跌撞撞的风筝,比喻生活中的困顿或失意之人。
凛然:严肃、敬畏的样子,形容对对方的尊重。
天涯:形容遥远的地方,这里指身处异地。
幕府:古代政府机构,此处可能指有权势的官署或团体。
清谭霏屑:清冷的溪流边,形容环境清幽。
叠鼓喧江:密集的鼓声在江面回荡,描绘热闹的送别场景。
帆腹渐肥:船帆饱满,象征船只即将启程。
夕阳边:夕阳下,寓意离别时刻的凄美和哀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所作的《与方稚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方稚川相遇时的感慨和离别的场景。首句“南来厌见跕飞鸢”描绘了诗人南行途中对失意之事的厌倦,见到方稚川则心情为之一振。"之子相逢意凛然","之子"是对对方的尊称,"意凛然"显示出相见时的严肃与敬重。

"未用天涯叹沦落",诗人强调不必因为各自身处天涯而感叹命运多舛,暗示他们都有才华,不需过于悲观。"要知幕府盛才贤"进一步赞美方稚川的才情,认为他能在幕府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清谭霏屑论交地","清谭霏屑"形容谈话内容高雅,他们在清谈中深化友情。"叠鼓喧江送别筵",以热闹的送别宴席渲染离别的氛围,虽然热闹,但难掩离愁。

最后两句"帆腹渐肥人渐远,离愁长在夕阳边",通过帆船渐行渐远的画面,以及夕阳作为离愁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以及离别后无尽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也寓含了对人生沉浮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久不得浙耗

独酌浇愁酒,慵翻信手书。

折腰行俗吏,投足且吾庐。

岁月莺声老,江湖雁影疏。

依栖五侯第,旅食近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久雨阻西郊之游

忽忽春将半,冥冥雨未休。

过从喧屐齿,追赏负觥筹。

诗句那排闷,莺声巧唤愁。

晴郊饶胜槩,何日许同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大水二首(其二)

洚水应垂儆,高穹岂不仁。

发陈遵故事,执咎定何人。

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

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大水二首(其一)

巨浸滔天后,遗黎复业初。

桑田皆变海,老稚半为鱼。

凿石开新道,行人问故庐。

客愁那对此,搔首重欷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