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五)

两月春明席未温,眼看深谷又高原。

金多争羡雒阳路,祸至方思上蔡门。

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期贤佞总王尊。

庄生能悟逍遥理,只为精思曳尾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的钱谦益所作,题为《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五)》。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政治风云变幻时的感慨和反思。

首句“两月春明席未温”,以春天明亮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寒意,暗示职位变动之快,仿佛温暖的春天还未真正感受就已面临冷落。次句“眼看深谷又高原”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起落无常,深谷象征低谷,高原则代表高位,形象地展示了仕途的跌宕起伏。

“金多争羡雒阳路,祸至方思上蔡门”两句,运用典故,表达对权势欲望的批判和对危机来临后的悔悟。雒阳路比喻荣华富贵之路,上蔡门则源自战国时孟尝君门客食客三千的故事,暗指在得意之时忽视警示,危机来临时才想起谨慎。

“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期贤佞总王尊”借古喻今,批评朝廷用人之道,暗示即使身处高位,也难辨忠奸,贤佞混淆。

最后,“庄生能悟逍遥理,只为精思曳尾言”引用庄子的典故,庄生寓言中的曳尾于涂(泥)的乌龟,象征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希望能像庄子那样追求心灵的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世态炎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三首(其三)

猎猎寒风岁逼除,柴门剥啄到双鱼。

亲憎言禄催偕隐,友贱求名劝著书。

薄俗休官如物故,畏途削籍当迁除。

夕阳亭下城西路,叹息何人返敝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陆宣公墓道行

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

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

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

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

人言藁葬在忠州,又云征还返故丘。

图经聚讼故老哄,争此朽骨如天球。

齐女门前六里路,荞麦茫茫少封树。

下马犹寻董相坟,飞凫孰辨孙王墓。

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

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

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

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

君不见华山山下草如熏,石阙丰碑野火焚。

樵夫踞坐行人唾,传是崖州丁相坟。

形式: 古风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六书缪篆用摹刻,大者符玺细印章。

崩崖古隧取次出,镂金琢玉争弆藏。

关中郭髯最好古,十年搜讨盈箧箱。

部居州乱作谱牒,编次缃帙盛缥囊。

璀璨丹砂照虫鸟,错互金薤堆琳琅。

考正职官本二史,贯穿训故穷《凡将》,窃取正用史家法,岂玩小物涂朱黄。

忆昔先朝席丰豫,符瑞纷沓徵祯祥。

河清凤见屡奏贺,玉玺又报来临漳。

先帝亲御文华门,制诏臣下风四方。

千官鹤列瞻负扆,冲牙双瑀声铿锵。

中官屹立当御座,插冠貂尾加金珰。

紫泥封坼青囊解,金银剩组开煇煌。

临轩手持四寸玺,俯示陛墄周两旁。

槃龙纽螭弄掌握,衫袖照烛回虹光。

侍臣代奉传国宝,殿中不用尚玉郎。

鸿胪传制百僚贺,文曰受命寿永冒。

朝罢君臣咸燕喜,南面并进南山觞。

岂知瑞应不虚见,中兴天以授我皇。

郭君此书精且良,曷不首勒玉玺图。

访问礼官摹尚方,如服有冕网有纲。

蝇头细字注几行,吾诗附玺垂久长。

命曰印史非夸张,《春秋》之义微而彰。

形式: 古风

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三首(其三)

仓皇出镇便门东,单骑横穿万虏中。

拊手关河归旧服,侧身天地荷成功。

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

闻道边廷饶魏绛,早悬金石赏和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