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其四)

当头正位绝跻攀,奴隶那能入此间。

却似过鸿难寄树,恰如啸虎已忘山。

多时拚定无容说,彻底承当只等閒。

般若有锋司杀活,寒光先已夺痴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禅宗诗人释今无所作,名为《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理解与修行境界的追求。

首句“当头正位绝跻攀”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远离尘嚣的精神状态,暗示着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不再为外在的追求所束缚。接下来,“奴隶那能入此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高洁与纯净,如同高贵的主人不容低贱的奴隶进入,暗示了诗人对自身修为的严格要求。

“却似过鸿难寄树,恰如啸虎已忘山”两句,通过鸿雁难以栖息于树梢、猛虎不再顾念山岭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鸿雁难以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地,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束缚;而啸虎忘却山岭,则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多时拚定无容说,彻底承当只等閒”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修行过程的理解与态度。这里的“拚定”意味着坚定的决心,而“无容说”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言语表达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行动而非言辞。同时,“彻底承当只等閒”则展现了诗人面对修行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时的从容不迫,将其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佛教中“一切法无我”的思想。

最后一句“般若有锋司杀活,寒光先已夺痴顽”以“般若”(智慧)为锋利的工具,斩断生死轮回的束缚,揭示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深刻领悟。这里的“司杀活”意味着通过智慧来引导生命走向解脱,而“寒光先已夺痴顽”则形象地描绘了智慧之光穿透愚昧与执着的力量,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修行境界的追求,充满了禅意与智慧的光辉。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枯吟以百韵见投答此短章

跋涉春山不易行,慈严咫尺碧云声。

韵投百字天孙锦,气落千峰雁翅城。

通札未曾三易席,无禅真愧此时名。

肝肠君亦焚如火,话彻寒更见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寿旋庵都寺六十

百岁是人皆草草,惟君六十事堪称。

尽将私橐成丛席,结束孤心礼上乘。

月照夜涛秋叶静,潮归杰阁海门平。

铺成白玉黄金地,不与燕然共勒铭。

形式: 七言律诗

华首台

花宫原自逼层霄,气压群峰见海潮。

两道水龙争涧出,千年华首入云遥。

松巅宿鹤鸣金磬,夜午过鸾响玉箫。

伏腊敢忘珠浦月,寒香勤向影堂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黄龙洞閒居

千尺寒流洗石颜,平分绣岭即仙斑。

衣尘有迹云能澹,秋思难明意未閒。

骤鹿食花斜踏涧,残虹行雨晚归山。

只须料理藏衰鬓,此外原来尽可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