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眺望

众木交阴园径荒,独寻细径上东冈。

山头秀插垂云处,江面平分浴日光。

沙际离离横水鸟,林端历历过风樯。

登临每到消忧处,不觉三年客异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树林交错,园中小路荒凉,我独自寻找一条小径爬上东边的山岗。
山顶高耸入云,犹如秀美的剑插入天际,江面平静如镜,沐浴着阳光的洗礼。
沙滩边缘,水鸟成群横掠水面,树林尽头,风帆点点经过江面。
每次登高望远,总能在这里排解忧愁,不知不觉已在外漂泊三年之久。

注释

众木交阴:树木交错形成的阴凉。
独寻:独自寻找。
山头秀插:山峰高耸入云。
垂云处:接近云端的地方。
江面平分:江面水平如镜。
浴日光:接受阳光照射。
沙际离离:沙滩边的水鸟密集。
横水鸟:横掠水面的水鸟。
林端历历:树林尽头清晰可见。
过风樯:有船只经过。
登临:登山眺望。
消忧处:排忧解愁的地方。
三年客异乡:在外漂泊了三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异乡的早晨,独自一人徜徉于荒凉的园径和东冈之上,体会着山野的清幽与自然之美。开篇“众木交阴园径荒,独寻细径上东冈”两句,通过对树木繁茂但园径荒凉的描写,营造出一份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独自一人在大自然中的孤独感。

“山头秀插垂云处,江面平分浴日光”这两句,则是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山之巅部如同利剑直指云端,而江水则像一面镜子一般映照着阳光,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

接下来的“沙际离离横水鸟,林端历历过风樯”两句,以动态的描写手法勾勒出水鸟在江边自由翱翔,以及树枝在风中摇曳的情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最后,“登临每到消忧处,不觉三年客异乡”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通过不断地攀登和眺望,诗人似乎找到了缓解乡愁和烦恼的方法,而时间的流逝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这片异乡住了三年。这不仅仅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归属与自我认同的深层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和时光变迁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独居时的复杂心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望女几雪

万戟高攒女几晴,卷帘初见雪峥嵘。

光迎晓日峰千叠,气入阴风夜五更。

晴色北临秦甸白,寒威东抱洛阳清。

坐看沟壑承馀泽,付与春田次第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望龟山二首(其二)

日落龟山山更清,原头啼鸟已春声。

可怜山近不能到,尽日与山相对行。

云里人家自来往,天边楼阁远分明。

白鸥不解游客意,惊起碧烟深处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望龟山二首(其一)

淮上风高寒日西,龟山岭下白云归。

游人苦憾日已晚,青山自与云为期。

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人间不作逍遥客,老去尘埃空满衣。

形式: 古风

梅花

北风万木正苍苍,独占新春第一芳。

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

月娥服御无非素,玉女精神不尚妆。

洛岸苦寒相见晚,晓来魂梦到江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