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德祖致仕东归

浩浩声利间,静躁同一区。

排肩日中市,有类逐兽趋。

中朝尺寸地,众睇咸睢盱。

安知大云客,出与飞云俱。

翛然弃之去,初不计卷舒。

纷纷轩裳士,瞠目口为呿。

茫然更叹息,不间贤与愚。

乃知杨少尹,未足继两疏。

当时老而传,不失仕且居。

非同会稽史,苦誓困简书。

不比狂季真,索身忧病馀。

耆年了无事,方当骋亨衢。

投簪逸湖海,沛若纵壑鱼。

虽无挥金事,日者谁公如。

清风激多士,故是明时须。

恨无采诗氏,傥有东归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林德祖致仕东归》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通过描绘世俗的喧嚣与林德祖归隐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林德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赞赏。

首句“浩浩声利间,静躁同一区”描绘了世俗社会中声名与利益的喧嚣,与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暗示了社会环境与个人心境之间的冲突。接着,“排肩日中市,有类逐兽趋”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市场中的忙碌与追逐,如同追逐猎物的野兽,充满了紧张与急迫。

“中朝尺寸地,众睇咸睢盱”则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拥挤与竞争,人们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争斗,目光聚焦,充满期待与焦虑。然而,诗人笔锋一转,以“安知大云客,出与飞云俱”描绘了林德祖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他仿佛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与天空中的白云共舞,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翛然弃之去,初不计卷舒”表现了林德祖对物质与名利的超脱,他选择放弃世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计较外界的评价与变化。这种超然的态度,让“纷纷轩裳士,瞠目口为呿”,即那些追求权贵与地位的人们,面对林德祖的选择感到惊讶与不解。

“茫然更叹息,不间贤与愚”则表达了人们对林德祖选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他的敬佩,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最后,“乃知杨少尹,未足继两疏。当时老而传,不失仕且居。非同会稽史,苦誓困简书。不比狂季真,索身忧病馀”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杨少尹、两疏、会稽史以及狂季真,强调了林德祖选择的与众不同与高尚。

“耆年了无事,方当骋亨衢。投簪逸湖海,沛若纵壑鱼。虽无挥金事,日者谁公如”描绘了林德祖晚年的生活状态,他远离尘嚣,享受自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没有挥霍财富的行为,但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清风激多士,故是明时须。恨无采诗氏,傥有东归图”表达了对林德祖归隐生活的赞美,并希望有更多人能像他一样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记录下林德祖归隐东归情景的遗憾。

综上所述,《送林德祖致仕东归》通过对比世俗与归隐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林德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高度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送太府宋少卿京赴邠州守一首

使君西南隽,掞藻阳台春。

声称动华省,故是青云人。

时于鹓鹭行,轩昂见长身。

向来清官曹,往往席上珍。

聊凭五经笥,一校九府缗。

宁论尹卿笔,有志不自伸。

探怀出银黄,笑指漆水滨。

房公啸诺地,厩吏持朱轮。

悬知泾渭间,广亩连高囷。

洪河润九里,坐息西羌尘。

长言继豳风,耕稼可重陈。

会当采谣俗,夜诵供华勋。

形式: 古风

周太博携诗见投作诗酬之

在事常郁郁,抛官意扬扬。

安能屈五斗,秉耒庸何伤。

往者永康令,柴桑远相望。

烹鱼得赪尾,缩手生背芒。

投簪息吾驾,刺口时谈王。

坐见明月溪,柔柯擢长杨。

愿以三寸舌,横流制汤汤。

櫑具惊曼倩,长裾识邹阳。

凭轼下贼垒,颓云如坏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初秋(其一)

金天却炎威,二气始交战。

云奇未摧峰,江净欲呈练。

晓风清蝉腹,宿雾凝荷面。

凉气忽侵衣,庭花乱如霰。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初秋(其二)

新凉发巾裾,欣此清夜永。

寒虫如泣恨,啾唧不可省。

急节度霜砧,疏阴閟桐井。

林摇澹月碎,叶飐幽露炯。

坐久睇空檐,流萤点秋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