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伯时二马(其一)》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场上的场景与情感,展现了对英勇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
首句“刁斗无声苜蓿秋”,以“刁斗”这一古代军队中用于报时的器具的静默,衬托出秋天战场上一片宁静,但这种宁静背后隐藏着紧张与肃杀。同时,“苜蓿秋”三字,既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军营生活的艰苦,以及战士们在荒凉之地的生存状态。
次句“不知猿臂未封侯”,借用了“猿臂”这一典故,形容勇士臂力过人,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封赏或荣誉,表达了对那些英勇无畏却命运多舛的战士们的惋惜之情。这里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社会公正性的质疑。
后两句“尚堪汗滴沙场血,花结青丝恨络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汗滴沙场血”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挥洒汗水,甚至付出生命的英勇场面,体现了他们为国家、为理想而战的牺牲精神。后一句“花结青丝恨络头”则以一种凄美的方式,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以及对战争带来的人间悲剧的深刻反思。这里的“花结青丝”可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恨络头”则表达了对失去生命的深深遗憾与悲痛。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既有对英勇战士的赞美,也有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沉思考。释居简以诗人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历史长河中那些被遗忘的英雄身影,以及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