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其一)吊开封倡女四菊

汴宫流水咽。剩秋花,无人更与攀折。幽情自萦结。

只繁霜吊雁,暗香藏蝶。轻怜重别。

泪娟娟,罗衣皱褶。

恨清尊易竭,关山一去,仇烟万叠。凄绝。

微根地弱,残梦天寒,恁时消歇。人间一霎。

生共死,为谁说。

待看花人问,孤芳寻断,正是销魂时节。

替西风、补入图中,伴他明月。

形式:

鉴赏

这首《瑞鹤仙·其一》是晚清词人王闿运所作,以吊唁开封倡女为主题,通过对秋花凋零、无人欣赏的描绘,寄寓了对她们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哀悼。"汴宫流水咽"一句,以流水声象征着逝去的繁华和哀伤的气氛。"剩秋花,无人更与攀折",寥落的景象揭示了倡女们的孤独和被遗忘。

"幽情自萦结",表达了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繁霜吊雁,暗香藏蝶"则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她们的孤寂和无奈。"轻怜重别",词人细腻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泪娟娟,罗衣皱褶",展现了她们离别时的悲泣和衣物的褶皱,寓意着生活的艰辛。

"恨清尊易竭,关山一去,仇烟万叠",借酒浇愁,却无法排解内心的痛苦,暗示了她们远离家乡、身陷困境的境遇。"凄绝"二字,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凉。接下来,词人感叹她们身处恶劣环境,生命如同微弱的根茎,随时可能消逝。

"人间一霎,生共死,为谁说",表达了对她们生死无告的深深忧虑。最后,词人设想未来,即使有人问起,也无人能述说她们的遭遇,只能在西风和明月中,让菊花成为她们故事的见证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倡女命运的描绘,展现了晚清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2)

王闿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又字壬父,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 字:壬秋
  • 号:湘绮
  • 籍贯:咸丰二年(1852)举
  • 生卒年:kǎi)运(1833—1916

相关古诗词

瑞鹤仙(其二)赋得镫前细雨檐花落

别愁凄满院。正晚来、疏帘和雨都卷。春痕背镫见。

又烟丝碧润,露花红断。潇潇线线。

绕回阑,寒轻夜浅。

被东风、迤逗相思,刚落檐花一片。休缱。

红楼隔冷,珠箔通光,作成闺怨。天涯纵远。

诗共酒,尽消遣。

但西窗剪烛,东阑对雪,年时几回相见。

好殷勤、爱惜良宵,莫催银箭。

形式:

摸鱼儿.庚午题岳阳楼,用稼轩韵

问汀洲,几多芳草,青青远黏天去。

少年儿女春闺意,又对流光重数。留不住。

烟波恨,逡巡踏破湖边路。凭栏不语。

待更不伤心,此心仍似,一点未飞絮。

人间似,离合悲欢总误。无情犹有痴妒。

愁来漫写登楼赋。不遇解人谁诉。梁燕舞。

还只恐、洞庭也化桑田土。当年战苦。

休更说周郎,风流尽在,千古浪淘处。

形式:

女冠子(其一)庚午送灶

年年箫鼓。总是宜家儿女。闹深宵。

酒薄寒犹在,香轻春共摇。饔飧何日了。

车马不辞劳。消受饧糕粥,更鏖糟。

形式:

女冠子(其二)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十九年前今日。正春分。

酒绿香如雾,花红晕作云。

娉婷轻嫁了,旖旎暗怜人。惟有迷离梦,又逢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