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四一)

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

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

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

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翻译

一个愚昧的人读我的诗,不理解反而嘲笑。
一个平庸的人读我的诗,思考后觉得非常重要。
有德行高尚的人读我的诗,读后满面笑容,表示赞赏。
杨修见到年轻女子,一看就明白其中的奥妙。

注释

下愚:形容非常愚笨的人。
嗤诮:嘲笑、讥讽。
中庸:指常人,普通水平。
甚要:非常重要。
上贤:品德高尚的人。
把著:拿着,此处表示阅读时的动作。
幼妇:年轻女子,这里可能隐含诗意,非指实际年龄。
一览便知妙: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精妙之处。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不同层次的人阅读诗歌的反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深度和价值的自信。"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显示底层读者因为理解不了而嘲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或智慧水平有限。相比之下,"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中的普通读者能够花时间去思考和品味诗歌,他们感受到诗歌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至于"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高明的读者则能完全理解并欣赏诗歌之美,甚至感到快乐和愉悦。

最后一句"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通过引用古代故事(杨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以聪明著称),进一步强调真正有智慧和鉴赏力的人能够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就像读者一旦具备足够的水平,便能体会诗歌之美妙。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层次读者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深度和价值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文学鉴赏和理解的期待。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四二)

自有悭惜人,我非悭惜辈。

衣单为舞穿,酒尽缘歌啐。

当取一腹饱,莫令两脚傫。

蓬蒿钻髑髅,此日君应悔。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四四)

夕阳赫西山,草木光晔晔。

复有朦胧处,松萝相连接。

此中多伏虎,见我奋迅鬣。

手中无寸刃,争不惧慑慑。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四五)

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

未能舍流俗,所以相追访。

昨吊徐五死,今送刘三葬。

终日不得闲,为此心悽怆。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四六)

有乐且须乐,时哉不可失。

虽云一百年,岂满三万日。

寄世是须臾,论钱莫啾唧。

孝经末后章,委曲陈情毕。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