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十二首(其二)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何根。

妙体何曾增损。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分。

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超然难隐。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名为《西江月·十二首(其二)》。诗中蕴含深厚的哲理,探讨了生与灭、罪与福的本质,以及万象变化中的真实与虚幻。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毁灭本质的看法,即它们并非绝对,而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强加的概念。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贯主题:万物皆为空,生与死只是一种自然循环。

“只如罪福亦何根。”这句话延续了前面的观点,将罪和福比作同样没有根本的概念。这反映出作者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持有质疑态度,认为它们并不具有绝对性。

“妙体何曾增损。”此句进一步强调了万物本体不变的哲学思想,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万物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分。”这里,作者以明镜比喻心灵或智慧,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明镜象征着清晰、纯净,不受外界尘埃的污染,代表了作者追求的精神状态。

“今朝磨莹照乾坤。”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某个清晨,用心灵之镜(智慧)去观照万物,从而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乾坤指天地,象征着宇宙万物。

“万象超然难隐。”最后一句强调了万物虽然多姿多彩,但在作者清明的心镜面前,却无法隐藏其真相。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世间万象看破而不论的态度,以及对万事万物本质的洞察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哲理深邃著称,通过对生死罪福等概念的探讨,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俗、追求智慧和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39)

张伯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十二首(其八)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七)

雄里内含雌质,负阴抱却阳精。两般和合药方成。

点化魄纤魂胜。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龙形。

鸡餐亦乃化鸾鹏。飞入真阳清境。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三)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

不比寻常药品。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

依时采取定浮沈。进火须防危甚。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一)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

早便称呼居隐。不背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

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