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范别后寄惠佳篇清叟次韵见示格律俱高咏叹不置因亦用韵写呈二兄聊发一笑(其二)呈清叟

五十行过二,双鬓飒秋草。

平生素心人,谁与共兹抱。

今年庐山下,得子恨不早。

岁月幸同庚,诗书复同道。

惟应山南北,云母夜堪捣。

独生有先期,回崖讵难到。

丹经不我诳,白发须一扫。

看公须眉苍,杖钺督征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元范别后寄惠佳篇清叟次韵见示格律俱高咏叹不置因亦用韵写呈二兄聊发一笑(其二)呈清叟》。全诗以友情和岁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五十行过二,双鬓飒秋草。”描绘了岁月匆匆,两鬓斑白的情景,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平生素心人,谁与共兹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之友的渴望,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理解与共鸣的心境。“今年庐山下,得子恨不早。”流露出诗人对相遇太晚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新朋友的喜悦和珍惜。“岁月幸同庚,诗书复同道。”强调了与友人之间在年龄和学问上的契合,以及共同追求的精神世界。“惟应山南北,云母夜堪捣。”运用象征手法,暗示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山间云母般珍贵,即使夜晚也能相互支持。“独生有先期,回崖讵难到。”表达了对友情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困难也能携手克服。“丹经不我诳,白发须一扫。”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相信友情能超越时间和年龄的限制。“看公须眉苍,杖钺督征讨。”则是对友人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成熟稳重、勇往直前的气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的作品。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次卜掌书落成白鹿佳句

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

三爵何妨奠蘋藻,一编讵敢议明诚。

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元从乐处生。

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鹿讲会次卜丈韵

宫墙芜没几经年,祇有寒烟锁涧泉。

结屋幸容追旧观,题名未许续遗编。

青云白石聊同趣,霁月光风更别传。

珍重个中无限乐,诸郎莫苦羡腾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用前韵示诸同游

幽卧寒岩不记年,饱看山月听风泉。

舒忧正得琴三叠,玩意惟凭易一编。

误落尘中乖夙尚,却思洞里付真传。

封章倘幸天从欲,便解铜符谢絷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四十叔父白鹿之作

诛茅结屋想前贤,千载遗踪尚宛然。

故作轩窗挹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诸郎有志须精学,老子无能但欲眠。

多少个中名教乐,莫谈空谛莫求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