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忆昔游方日,获得二种物。
一是金刚锤,一是千圣骨。
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
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
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
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
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
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
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
从他明眼人,笑我无绳墨。
这首宋代诗人释法泰的诗《偈七首(其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晚年心境的转变。首句“忆昔游方日”回忆过去游历四方的日子,那时诗人充满活力,得到了“金刚锤”和“千圣骨”两样象征力量与智慧的物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自信。
接下来,“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描述了诗人年轻时的气概,仿佛顶天立地,以这两样物品作为人生的准则。然而,岁月不饶人,“而今年老矣”,诗人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对过去的执着开始动摇。“一物知何物”表达出对过去所珍视之物的疑惑和失落。
“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放下过去的自我,对曾经视为真理的东西产生了怀疑,甚至将其否定。“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放手和舍弃的决心。诗人开始随性而活,不再拘泥于既定的方向和规则。
最后两句“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运用荒诞的比喻,描绘了诗人放浪形骸、无所畏惧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世俗价值观的嘲讽。他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任由生活随意流转。
整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展示了诗人从坚定到迷茫,再到洒脱的人生阶段,体现了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
不详
德山棒下金沙异,临济喝中宾主分。
到此若无真正眼,可怜辜负本来人。
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老僧更为震雷声,助发威光令远布。
火云烧田苗,泉源绝流注。
婆竭大龙王,不知在何处。
渺渺邈邈,十方该括。坦坦荡荡,绝形绝相。
目欲视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
文殊普贤,全无伎俩。
临济德山,不妨提唱,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
嚇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