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东归将及故园有作

平生操立有天知,何事谋身与志违。

上国献诗还不遇,故园经乱又空归。

山城欲暮人烟敛,江月初寒钓艇归。

且把风寒作闲事,懒能和泪拜庭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我一生坚守的道德原则,只有苍天知晓,为何为生活打算却与志向相悖。
在京城献诗却未得赏识,家乡又因战乱变得荒芜,我只能空手而归。
傍晚时分,山城的炊烟渐渐消散,江面初升的冷月映照着归来的渔舟。
暂且将这风寒的日子当作闲事,我懒得带着悲伤去拜见父母。

注释

操立:道德原则。
天知:苍天知晓。
谋身:为生活打算。
志违:与志向相悖。
上国:京城。
献诗:献诗求仕。
不遇:未得赏识。
故园:家乡。
山城:山中的城市。
敛:消散。
江月:江面的月亮。
钓艇:渔舟。
风寒:寒冷的天气。
闲事:无关紧要的事。
庭闱:父母或家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遭遇。"平生操立有天知,何事谋身与志违"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持,以及面对现实时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的无奈。

"上国献诗还不遇,故园经乱又空归"表达了诗人向往上层社会却未能得到认可,同时也描绘了一种失意与孤独的情感。这里的“上国”指的是朝廷或京城,而“献诗”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进身之道,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个人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苦闷。

"山城欲暮人烟敛,江月初寒钓艇归"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景色与心境交织的图画。这里的“山城”、“人烟敛”给人以幽静、孤独之感,而“江月初寒”则是秋末冬初的景象,通过钓艇归来,诗人传达了夜深人静时的心境和情感。

最后两句"且把风寒作闲事,懒能和泪拜庭闱",诗人在面对自然界的冷清(风寒)时,将其视为平常之事,以此来排遣内心的寂寞与哀伤。同时,“懒能”二字传达了诗人的无力感,而“和泪拜庭闱”则是他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所表现出的悲哀与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遭遇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寓自然之中的高远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面对社会不公和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时所产生的心理挣扎和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下第东归道中作

一回落第一宁亲,多是途中过却春。

心火不销双鬓雪,眼泉难濯满衣尘。

苦吟风月唯添病,遍识公卿未免贫。

马壮金多有官者,荣归却笑读书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下第出关投郑拾遗

丹霄桂有枝,未折未为迟。

况是孤寒士,兼行苦涩诗。

杏园人醉日,关路独归时。

更卜深知意,将来拟荐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下第投所知

落第愁生晓鼓初,地寒才薄欲何如。

不辞更写公卿卷,却是难修骨肉书。

御苑早莺啼暖树,钓乡春水浸贫居。

拟离门馆东归去,又恐重来事转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下第投所知

若以名场内,谁无一轴诗。

纵饶生白发,岂敢怨明时。

知己虽然切,春官未必私。

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