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投所知

若以名场内,谁无一轴诗。

纵饶生白发,岂敢怨明时。

知己虽然切,春官未必私。

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如果要在名利场上争逐,谁没有一卷诗篇作为资本。
即使到了满头白发,也不敢埋怨这个清明的时代。
虽然知心朋友情深意切,但科举官员选拔未必会偏私。
我宁愿保持读书人的清高眼界,也不愿放弃学习的机会,而非要追求赏花的闲暇时光。

注释

名场:指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的场所。
轴诗:一卷诗,比喻才华或作品。
纵饶:即使、纵然。
白发:指年老。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知己:亲密的朋友。
春官:古代负责选拔官员的部门,如礼部或吏部。
未必:不一定。
读书眼:读书人的眼界,指学问和修养。
看花期:赏花的闲暇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唐朝创作的,名为《题都府宴》。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若以名场内,谁无一轴诗":开篇即指出,在显赫的官场之中,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作品或成就。这句话既是对自己也是一种自信,同时也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描摹。

"纵饶生白发,岂敢怨明时":即使头发已经变白,但也不敢去抱怨当前的时代。诗人表达了一种顺应时事的情怀,即便是年岁已高,也不愿意对现实产生过多的愤懑。

"知己虽然切,春官未必私":虽然有深交的朋友,但在春天的赏花宴会上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特别的优待。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公正和个人关系之间微妙平衡的理解。

"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宁愿让自己的眼睛用来阅读书籍,也不愿意定下特定的时间去赏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学习的重视和对自然美景赏析的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官员对于个人成就、时代变迁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学习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对待生活的一种超脱与宁静的态度。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下第寄池州郑员外

省出蓬蒿修谒初,蒙知曾不见生疏。

侯门数处将书荐,帝里经年借宅居。

未必有诗堪讽诵,祗怜无援过吹嘘。

如今足得成持取,莫使江湖却钓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与友人对酒吟

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新坟侵古道,白发恋黄金。

共有人间事,须怀济物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与友人话别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

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

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

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山中对雪有作

一浑乾坤万象收,唯应不壅大江流。

虎狼遇猎难藏迹,松柏因风易举头。

玉帐英雄携妓赏,山村鸟雀共民愁。

岂堪久蔽苍苍色,须放三光照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