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细雨如尘散暖空,数峰春色在云中。
须知触目皆成恨,纵道多文争那穷。
飞燕有情依旧阁,垂杨无力受东风。
谁能会得乾坤意,九土枯荣自不同。
诗人以细腻之笔触绘初春的景象,"细雨如尘散暖空"勾勒出一幅柔和湿润的画面。细雨犹如轻纱,在空中弥漫,带给人们温暖而非浸骨之感。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数峰春色在云中"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山峦春意盎然的向往。春色藏于云间,既有遥不可及之美,又不失诗人对于那未触及之境的无限憧憬。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一味的温柔与向往。"须知触目皆成恨"一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苦涩。触目所及,皆能激起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这份情感之复杂,宛如生活本身一般。
"纵道多文争那穷"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表达。尽管诗人才华横溢,但在现实面前,他同样感到困顿与无力。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声哀求。
接下来的"飞燕有情依旧阁,垂杨无力受东风"更是对春天美好而脆弱的描绘。燕子依旧在古老的阁楼间穿梭,显得那么有情,而那些垂挂的杨柳则在东风中摇曳,无力地承受着季节更迭的变换。这两句诗,不仅是对自然界春意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难守的感慨。
最后,"谁能会得乾坤意,九土枯荣自不同"则是诗人对于天地之大与个人命运的深刻体悟。乾坤指的是天地,意喻着天地间广阔无垠的道理。而"九土枯荣自不同"则是在强调每个生命体都有其独特的荣枯史,这份不同的命运,正如同大自然中各类生灵一般,各有其美。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下无力感的深刻反思。
不详
古帝修文德,蛮夷莫敢侵。
不知桃李貌,能转虎狼心。
日暮边风急,程遥碛雪深。
千秋青冢骨,留怨在胡琴。
寥廓秋云薄,空庭月影微。
树寒栖鸟密,砌冷夜蛩稀。
晓鼓军容肃,疏钟客梦归。
吟馀何所忆,圣主尚宵衣。
秋萤一点雨中飞,独立黄昏思所知。
三岛路遥身汨没,九天风急羽差池。
年华逐浪催霜发,旅恨和云拂桂知。
不向故人言此事,异乡谁更念栖迟。
利名心未已,离别恨难休。
为个文儒业,致多岐路愁。
数花篱菊晚,片叶井梧秋。
又决出门计,一尊期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