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青潭溪

青潭之溪来自万山里,折处为渊奔处湍。

碧玉乍碎如雪溅,中流击汰夏冬寒。

江波渺渺日之夕,棹至石壁月生魄。

上有磔磔栖鹘之陵树,下有沈沈潜蛟之窟宅。

一磬不响山僧眠,大悲阁上归云积。

忽听舷头声琅然,是谁诵出赤壁篇。

何处横笛来相和,馀音袅袅与水连。

山如好友酒如淮,拍肩一笑比洪厓。

浦烟缥渺古亭渡,灯火荒凉公馆街。

君不见今古茫茫一邱貉,百年不待自销铄。

及时行乐聊复尔,吾鬓萧飒吾齿落。

只愿长向名山藏诗卷,难学千年辽东来归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泛舟于青潭溪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与自然之静谧。开篇“青潭之溪来自万山里,折处为渊奔处湍”描绘了溪流从群山之中蜿蜒而出,时而深邃,时而湍急的动态美。接着“碧玉乍碎如雪溅,中流击汰夏冬寒”运用比喻手法,将溪水比作破碎的碧玉,溅起的水花如同雪花,生动地表现了水的清澈与灵动。

“江波渺渺日之夕,棹至石壁月生魄”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波光粼粼,月光映照在石壁上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随后,“上有磔磔栖鹘之陵树,下有沈沈潜蛟之窟宅”通过鸟兽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

“一磬不响山僧眠,大悲阁上归云积”则通过山僧的休息与云的聚集,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静谧。最后,“忽听舷头声琅然,是谁诵出赤壁篇。何处横笛来相和,馀音袅袅与水连”巧妙地引入了文学与音乐的元素,使整个场景更加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对人生、历史、友情以及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3)

籾山衣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种菜

轩冕长辞甘灌园,菜根有味胜鸡豚。

香蔬培植春三月,蔓草芟夷日几番。

夫自挥锄妻抱瓮,荽曾留子芥生孙。

待时昭烈曾韬晦,手辟烟畦日闭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暮春游宝觉寺(其一)

裙屐联翩屯北行,春风骀荡拂吟旌。

看来时事佛无语,悟到禅机石有情。

洗耳听经愁自解,敲诗品茗句偏清。

愿依净土消尘障,莫管人间鹬蚌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暮春游宝觉寺(其二)

谷雨才过风日晴,閒从宝刹会鸥盟。

塔高殿敞禅机伏,鸟语花香逸兴生。

山色苍苍藏月色,吟声朗朗和钟声。

劳人到此尘心净,恨不皈依断俗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年终书怀

腊鼓鼕鼕岁又阑,几回仰屋发长叹。

诗多潦草词尤涩,笔不生花砚亦乾。

昔日只知贫病苦,此时真觉笑啼难。

欧风遍地儒书废,不见当年苜蓿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