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到禅扉久,灵花又早秋。
白云飞欲去,还被远公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恭在初秋时节探访乌石兰若(可能是一个寺庙或清修之地)的情景。"不到禅扉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长久未至的遗憾,暗示了他对佛法或隐逸生活的深深敬仰。"灵花又早秋"进一步点出时令,说明尽管还未真正踏入禅院,但已能感受到初秋的清凉与禅意。
后两句"白云飞欲去,还被远公留"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白云人格化,它似乎想要飘然而去,但又被寺中的高僧远公所吸引,留驻不去。这既象征着禅院的吸引力,也暗含了诗人对超脱尘世、静心修行的向往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禅境氛围。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飞步凌翠微,竦身出林杪。
孤笑不可攀,云边数峰小。
万叶琴边落,孤云鸟外微。
家林好归去,谁厌薜萝衣。
虚舟泊回潭,烟澹水容夕。
谁解沧浪心,山空月下白。
微风漾花潭,夕景澄天镜。
孤棹信潮回,苍茫海波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