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微风漾花潭,夕景澄天镜。
孤棹信潮回,苍茫海波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微风漾花潭",轻柔的微风吹过开满花朵的池塘,水面泛起涟漪,显得生机盎然。"夕景澄天镜",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平静如镜的水面,犹如将天空倒映其中,景色瑰丽,富有诗意。
"孤棹信潮回",诗人独自划着小舟,任凭潮水自然回转,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苍茫海波迥",大海辽阔,波涛遥远,诗人的情感随着视野的开阔而变得深沉广阔,寓含了对未知的遐想和人生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孤舟独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出明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淡泊与超脱情怀。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斗酒别凉州,明珠落贝丘。
似将寒露影,添作汉宫秋。
池上凌霜菊,别来凡几秋。
今朝见图画,忽起故园愁。
翠叶迎晚烟,黄花过秋雨。
我思柴桑人,西风但延伫。
争饮耻群鸡,高飞谢黄鹄。
落日坡草寒,萋萋惯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