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潘令卫惠松木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嗟我一室久疏陋,风飘雨剥堵不环。

欲具茅茨小编葺,斤斧四顾家无山。

谁谓潘郎坐华屋,肯为湫隘兴永叹。

惠以南山好松柏,剪伐既就皆丸丸。

我今朴斲遂有日,居处可望庵冗宽。

方知广厦庇寒士,子美之论非高谈。

古人骨朽高义尽,习为鄙吝风俗悭。

皆使如公眼青白,古人风义当复还。

吾闻渊明谢主人,冥报止谓因盘餐。

公今饭我德何啻,渊明诗来犹可攀。

形式: 古风

翻译

杜甫渴望拥有千万间宽敞的房屋,能庇护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露出笑容。
感叹我自己住的房间简陋已久,风雨侵蚀,墙壁破败不堪。
想盖一间茅草屋,但四下环顾,家中没有可供砍伐的木材。
谁会想到潘郎(指潘岳,形容富人)坐在华丽的屋子里,会为狭小之地而长久叹息。
如果能赐予我南山的好松柏,即使砍伐后制成圆木,我也心满意足。
如今我有了机会亲手打造住所,希望能宽敞舒适。
这才明白广厦庇寒士的道理,杜甫的主张并非空谈。
古人虽然去世,高尚的节义仍在,但现实风气吝啬粗鄙。
若人人都像您这样慷慨,古人的美德就能重现。
我听说陶渊明拒绝主人的供养,只因饭菜问题。
您的恩德远超陶渊明,您的仁慈让我可以攀登诗的高峰。

注释

广厦:宽敞的大房子。
寒士:贫寒的读书人。
嗟:感叹。
疏陋:简陋。
斤斧:斧头,代指砍伐木材。
华屋:华丽的房屋。
湫隘:狭小。
朴斲:粗糙的砍削,比喻亲手建造。
庵冗宽:宽敞、舒适。
高谈:空洞的言论。
骨朽:去世。
鄙吝:吝啬、鄙俗。
公:指对方。
冥报:死后报答。
盘餐:饭菜。
攀:比拟,达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谢潘令卫惠松木》,表达了对友人潘令赠送松木的感激之情。首句引用杜甫的诗句,展现对广厦庇护贫寒的愿望,接着感慨自己居所简陋,而潘令慷慨解囊,提供松木。诗人将潘令比作潘岳(潘郎),赞美他的华屋不拒人,即使在狭小之处也能展现出高尚情操。他感谢潘令赠送南山的松木,并表示自己将用这些木材建造宽敞的居所,体现了对古人美德的向往。

诗中提到陶渊明的故事,暗示潘令的恩惠超越了物质层面,如同陶渊明的主人因饭菜而得到回报,而潘令的恩惠则更为深厚。最后,诗人表达出对潘令品德的敬仰,认为他的行为足以让古人崇尚的风义得以复兴。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典故,赞扬了潘令的慷慨与仁德。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越江之岸人家皆临水种竹叠石作径其屋萧然嗟今齿发踰壮方坐兵火惊焚安得一居如此见之不胜馋慕

何人此地得幽居,竹石中间宅一区。

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

卜筑他年期效此,更添数架古人书。

形式: 七言律诗

道者寮成人为书额拟成一诗

寮额高悬太守书,方盘炯炯连三珠。

唐贤正笔久寥落,忽此相遇南海隅。

是寮今虽茅草新,原是东邻寒士居。

士贫更在玉川上,三间破尽四壁无。

我借得之稍营葺,洒扫共费十日馀。

竹窗挂处青山入,水色坐照发与肤。

焚香下帘百念静,虽未得道道不殊。

假道为名亦道者,窃复慕道名岂虚。

风流闲暇两轓朱,笔含墨光能卷舒。

醺酣为我小飞动,到纸先有神鬼扶。

我身漂零秋叶孤,短景日就桑榆枯。

愿凭大刻消百疠,呼吸瘴雾同醍醐。

形式: 古风

感秋时寓龙德寺前

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

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

中宵暗灯火,囧囧窗前月。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

自顾欲何似,幽巷在穷穴。

感动发悲鸣,啾唧夜不绝。

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

形式: 古风

楼枢密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二诗以箴之(其二)

且说高皇宽法律,从他汉武好神仙。

关中脱使闹如鼎,自屏山樊能安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