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江水沈沈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

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押[歌]韵

翻译

江面上波涛沉静,船帆掠过,游鱼傍晚时分穿越寒冷的波浪。
渡口处,成对的白鸟飞翔,炊烟袅袅升起,渔歌在芦花丛中若隐若现。
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回到长满兰花的水边,人已离去,竹林小径上传来萧瑟声,青莎路面清晰可见。
深夜里没有风,刚停的新雨过后,清凉的月光洒落,露珠一颗颗滚入圆圆的荷叶中。

注释

江水:江面。
沈沈:沉静。
帆影:船帆的影子。
游鱼:游动的鱼。
寒波:寒冷的波浪。
渡口:渡船停靠的地方。
双双:成对。
白鸟:白色的鸟。
袅:轻盈上升的样子。
芦花:芦苇的花。
渔歌:渔民的歌声。
扁舟:小舟。
短棹:短桨。
兰浦:长满兰花的水边。
萧萧:形容竹叶摇曳的声音。
青莎:青色的莎草。
深夜:夜晚很深的时候。
新雨:刚下的雨。
凉月:清凉的月亮。
露:露水。
圆荷:圆形的荷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图画,充满了古典美感和深远意境。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江水、帆影、游鱼等自然元素,并巧妙地将这些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

首句“江水沈沈帆影过”通过对比鲜明的形容词“沈沈”和动态的“帆影”,展现了江水深邃而又平静,帆船缓慢行驶的情景。紧接着,“游鱼到晚透寒波”则进一步描绘出江中游鱼在日落时分跃出水面,激起一层层寒冷的波纹,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美丽。

第三句“渡口双双飞白鸟”,通过对渡口白鸟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生动和灵性。这些鸟儿似乎在诉说着它们自由翱翔的快乐,而“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则将这种生动转化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渔夫的歌声如同江风中最柔和的旋律。

接下来的“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则描绘了诗人的归途与自然环境的交融。扁舟象征着平淡、宁静的生活,而“人去”二字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最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诗人以静谧的夜晚和细腻的雨后景象,勾勒出一个宁静、清新的境界,那些在露水中闪耀的小颗粒如同自然赋予的宝石,嵌于圆润的荷叶之上。

整首诗通过对江水、帆影、游鱼、白鸟、渔歌等元素的精心描绘,以及对夜晚雨歇后的宁静氛围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收录诗词(10)

阎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和字里不详,五代时期后蜀的布衣,工小词。与欧阳烔、鹿虔扆、毛文锡、韩琮被时人称为“五鬼”,世传有八首小词被唐人赵崇祚收入《花间集》。《花间集》称阎处士。其他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河传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形式: 词牌: 河传

临江仙(其一)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

欲凭危槛恨偏长。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二)

十二高峰天外寒,竹梢轻拂仙坛。

宝衣行雨在云端,画帘深殿,香雾冷风残。

欲问楚王何处去,翠屏犹掩金鸾。

猿啼明月照空滩,孤舟行客,惊梦亦艰难。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浣溪沙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