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断伽蓝欲报昏,竹梢风雨乱纷纷。
悬知借枕山腰舍,魂梦已随超化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宿光林怀少章》。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夜晚借住于一座寺庙之中,心境复杂,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烟断伽蓝欲报昏,竹梢风雨乱纷纷。"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夜宿寺庙的情景。“烟断”指的是日落后的余晖已经消散,“伽蓝”是佛教术语,意为寺院,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居住的地方。而“欲报昏”则透露了诗人内心对夜幕降临的等待和期待。接下来的“竹梢风雨乱纷纷”则描绘出了夜晚寺庙周围竹林中的风雨声,给人的感觉是紊乱而不安静。
"悬知借枕山腰舍,魂梦已随超化云。"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脱感。“悬知”意味着暂时的栖息,“借枕山腰舍”则是说诗人在山脚下的寺庙中借宿,这里的“山腰”给人一种隐蔽、偏僻之感。最后两字“魂梦已随超化云”表达了诗人的心灵已经飘渺,与世俗的纷争和烦恼相隔绝,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夜宿寺庙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状态,是一篇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佳作。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入寺又逢曦未来,草荒庭院几生埃。
黄华翠竹无人问,只得僧房一梦回。
高树风生晚径秋,平沙无日下凫鸥。
野航邀月渡溪北,古寺僧归钟鼓楼。
山根篱落枕溪流,岸竹攲斜系小舟。
一段黄云粳稻熟,牧儿腰笛倒骑牛。
我来点检春踪迹,山北山南绿暗丛。
留与骚人做愁本,花根一点著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