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江南水乡景象。首句“百步桥下日荒荒”,以“荒荒”二字渲染出一种时间流逝、岁月沧桑之感,百步桥作为背景,仿佛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接着,“江流无声江草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寂与时间的流逝感,江水缓缓流淌,江边的草已泛黄,暗示着季节的更迭。
“行人踟躇立古道”一句,将画面聚焦于一位行人的形象上,他站在古老的道路上,似乎在思考或回忆什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深思的情绪。随后,“沙鸟踯躅啼回塘”通过鸟儿的动作和叫声,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动态,同时也反衬出整体环境的宁静。
“苍龙沉沉彩虹偃”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天空中的云彩比作沉睡的苍龙和倒下的彩虹,形象地描绘了云层厚重、天色昏暗的景象,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短棹轻舟采芳卷”则描绘了一幅轻舟荡漾、渔夫采花的画面,与前面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另一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月落汀洲人不归,肠断春风穆溪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月落汀洲象征着夜晚的结束,人却未能归家,内心的愁绪如同被春风带走的思绪,飘向遥远的穆溪,无法触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既静美又略带哀愁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