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蒙学古分惠兰花清赏既歇复以根丛归之故畹而学古预有今岁之约近闻颇已著花辄赋小诗以寻前约幸一笑

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

夕风生远思,晨露洒中林。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去岁蒙学古分惠兰花清赏既歇复以根丛归之故畹而学古预有今岁之约近闻颇已著花辄赋小诗以寻前约幸一笑》。诗中描绘了秋日兰花的清新香气,以及诗人对兰花的深深怀念与期待。

首句“秋兰递初馥”,以“递”字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兰花初放时的香气逐渐弥漫的过程,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接着,“芳意满冲襟”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被这股香气充满,情感随之飞扬的情境。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诗人联想到自己在空荡的书斋中,仿佛感受到了远方友人(“子”)的孤独与哀愁,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情厚谊。

“夕风生远思,晨露洒中林。”傍晚的微风吹过,引发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清晨的露珠洒落在树林间,又增添了几分静谧与诗意。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诗人回忆起兰花的根部,虽然孤独,却依然坚韧不拔,表达了对兰花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期待再次与兰花相遇,重温旧情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秋夕二首(其一)

西斋坐竟日,旷然谁与俦。

感兹风露夕,始知天宇秋。

庭树且扶疏,时物讵淹留。

心空累云远,岁月真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秋夕二首(其二)

公门了无事,吏散终日闲。

凉叶何萧萧,悲吟庭树间。

琴书写尘虑,菽水怡亲颜。

忆在中林日,秋来长掩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秋夜听雨奉怀子厚

悄悄窗户暗,青灯读残书。

忽听疏雨落,稍知凉气初。

披襟聊自适,掩卷方踌躇。

亦念同怀人,怅望心烦纡。

鸣琴爱静夜,乐道今闲居。

岑岑空山中,此夕知焉如。

形式: 古风

对月思故山夜景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凝馀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