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秀峰

春风两眼合看花,今年却不在黄家。

世间岂无鱼羹饭,不似黄家能顿顿。

未应南楼复南楼,江湖添个新白头。

午夜横眠看星斗,玉柄摇摇似招手。

崖公失顾第四星,使我不逢渠大明。

忽思叔度久不见,林梢飞来果一片。

露虫啾唧四壁鸣,小虫喉中亦作声。

太息去年十二月,秀峰先生临去说。

明年八月九月凉,更来樊川享秋光。

菊花不住梅花去,去借一间茅屋住。

霜清月冷人行街,起来教我读简斋。

红字寿安坊里路,且倩西风一传语,木枕拳拳五更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埴所作,名为《寄黄秀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黄秀峰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开篇“春风两眼合看花,今年却不在黄家”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春光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朋友不在身边的淡淡忧伤。这里的“春风两眼合看花”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景象,然而这种美好的季节却因为黄秀峰的不在而失去了部分乐趣。

接着“世间岂无鱼羹饭,不似黄家能顿顿”表达了诗人对黄家的思念和怀念。这里的“鱼羹饭”是形容美食,然而即便有再好的食物也无法替代黄家的温馨与欢聚。

“未应南楼复南楼,江湖添个新白头”则是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这里的“南楼”可能指的是某一个特定的地点,而“江湖”则象征着广阔的人世间,诗人在其中漂泊,头发也因此渐渐变白。

“午夜横眠看星斗,玉柄摇摇似招手”描绘了诗人夜晚仰望星空的孤独场景。这里的“玉柄”可能是指窗棂或其他物品,月光下它们的影子在墙上摇曳,如同有人在召唤。

“崖公失顾第四星,使我不逢渠大明”则是对朋友失去联系的哀叹。这里的“第四星”可能是一种隐喻,而“渠大明”则是一个人名或者地点名称,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自己与朋友之间联系的中断。

接下来的几句“忽思叔度久不见,林梢飞来果一片。露虫啾唧四壁鸣,小虫喉中亦作声”则是对友情的怀念以及自然界声音的细致描写。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叔度和林梢(可能是某种植物或地方名称)的思念,以及对夜晚虫鸣声的描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太息去年十二月,秀峰先生临去说”则是诗人回忆朋友临别时的话语,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明年八月九月凉,更来樊川享秋光。菊花不住梅花去,去借一间茅屋住。霜清月冷人行街,起来教我读简斋。红字寿安坊里路,且倩西风一传语,木枕拳拳五更鼓”是诗人的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安排,以及他对书籍知识的渴望。这里的“樊川”、“茅屋”、“简斋”等都是具体的地名或物品名称,而“寿安坊里路”则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幽深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34)

张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樊上友人

凤凰览德辉,鷾鸸恋庭宇。

吟诗已戴白,未能参此语。

百川谷口翁,一笑辋川路。

桃红杨柳绿,莺歌蝴蝶舞。

春风吹野水,饮客如渴虎。

夜来作老梦,鸟啼掌中偻。

白驹千五百,乐固不偿苦。

当来渔父湄,慷慨解力处。

宾饯十牛鸣,分寸屐齿土。

何如归霜崖,夜取白石煮。

长孙汲涧水,拾薪三四五。

日出如羊胛,家人皆可饫。

形式: 古风

寄题月潭方丈

嵩山古禅林,俯有潭一镜。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见性。

月即是圆觉,潭即是清净。

清净而圆觉,何以得究竟。

鼻端一点白,而具法眼正。

指亡轮灭没,千江烟相映。

寒山叫不应,谁与足幽咏。

众生在黑劫,转脚成踏暝。

脱落众浊源,舞影秋夜静。

形式: 古风

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

高风吹断溪桥笑,几个庐山昏又晓。

新开图画白鸥江,螭吻摇鬐到云表。

长廊昼永茶烟青,参禅问道谈诗声。

苍头卓午汗交面,烹葵菹韭炊香粳。

中有轩轩秀眉宇,春日蓝田初过雨。

一幅纱巾三士衣,俨然方外家人主。

吾闻曾有奇鸢肩,亦闻曾有惊弥天。

又曾有与花三朵,聊复尔耳能千年。

谁信沙门头有发,谁信道士喉无结。

饭盂朝贮五山云,酒壶夕注沧海月。

此月濯濯乎初明,此云冉冉乎方生。

仓之无穷饮无竭,冁声大笑东风行。

形式: 古风

梅溪徙居吾乡北山下(其一)

乾坤如此我,牢落百深杯。

腰有难相折,头无可以抬。

南村元亮往,西瀼少陵来。

书了深衣带,千金末矣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