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亭

青神县中得两张,爱民财力惟恐伤。

二公身安民乃乐,劝葺城头五月凉。

竹铺不涴吴绫袜,东西开轩荫清樾。

当官借景不伤民,恰似凿池取明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青神县中获得两张图卷,爱护百姓财力唯恐有所损害。
两位官员自身安宁则百姓快乐,他们鼓励修缮城墙以求夏日清凉。
竹席铺地不弄脏吴地的细绸袜,东西两侧的窗户开放,树荫遮蔽带来清凉。
为官者借景致而不损耗民力,就像凿池塘来获取明亮的月影。

注释

青神县:地名。
得:获得。
两张:数量词。
爱民财力:爱护百姓的财力。
恐伤:担心伤害。
二公:指两位官员。
身安:自身安宁。
民乃乐:百姓才会快乐。
劝葺:鼓励修缮。
五月凉:夏日清凉。
竹铺:竹制的铺垫。
吴绫袜:吴地精细的丝绸袜子。
开轩:打开窗户。
荫清樾:树荫遮蔽。
当官:做官。
借景:借景致。
不伤民:不损耗民力。
凿池取明月:凿池塘以映照月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借景亭》。诗中,诗人通过对青神县中一张借景亭的描绘,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爱护百姓、注重民生的赞赏。"爱民财力惟恐伤"一句,体现了官员对财政支出的谨慎态度,他们深恐任何举措会损害民众利益。接下来,诗人通过"二公身安民乃乐,劝葺城头五月凉",赞美了两位官员以民为本,关心民生,甚至在炎热的五月鼓励修缮城墙,让百姓感受到清凉。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亭子的细节,如竹铺的清凉和轩窗下的清荫,暗示了亭子设计巧妙,既美观又实用,不会给百姓带来额外负担。"当官借景不伤民,恰似凿池取明月",这句比喻生动,官员利用自然景色而不扰民,如同巧夺天工地从湖中取月,寓意其治理智慧与仁政。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扬了官员的明智决策和对百姓福祉的考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官员德行的推崇。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倦鹤图赞

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

亦倦飞而归止,矧人生之嗟劳。

饥食北山之薇蕨,寒缉江南之落毛。

安能作河中之桴木,宁为篱落之系匏。

形式:

圆通玑禅师赞

诸法坐处坐,诸佛行处行。

如来无简择,清镜坦然平。

有人借问谁家曲,眨目眉毛何似生。

形式: 押[庚]韵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言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支筇。

形式: 七言律诗

峨眉真人陈图南真赞

一藤出山,来正人纪。见艺祖太宗,曰天下定矣。

如月在天,去来无疵。巍巍颀颀,为帝王师。

圣哲肺腑,天人眉目。三峰绕宅,岁晚松菊。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