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秋浦至屯溪山行杂诗(其一)

山行无直径,一径辄数转。

绝壁断去路,路尽忍复现。

脩谷袤羊肠,单车出蚁线。

初从井陉入,继讶天磨旋。

人语隔丛薄,鸟声韵葱茜。

去影远已灭,来踪到始见。

负重慎险巇,斗捷耻巧便。

至境贵渐臻,力行尚无倦。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黄燮清的《由秋浦至屯溪山行杂诗(其一)》描绘了山中曲折行进的艰辛与美景。首句“山行无直径”写出了山路蜿蜒,没有笔直大道,接下来“一径辄数转”强调了路径的曲折多变。诗人通过“绝壁断去路,路尽忍复现”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道路的忽隐忽现。

“脩谷袤羊肠,单车出蚁线”运用比喻,形容山谷狭长如羊肠,而自己的行程则像蚂蚁爬过的细线般微小。诗人从井陉进入,惊讶于山路如同天工磨砺般旋转。“人语隔丛薄,鸟声韵葱茜”通过环境的寂静和鸟鸣声的和谐,营造出山林的幽深与生机。

“去影远已灭,来踪到始见”描述了行进中的孤独感,身影消失在远方,而新的足迹才刚刚显现。诗人强调了谨慎与坚韧,“负重慎险巇,斗捷耻巧便”,即使负重前行,也以稳健面对险峻,不取巧速行。

最后两句“至境贵渐臻,力行尚无倦”表达了诗人对于达到理想境界的理解,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逐渐接近并享受其中,即使路途艰难,也不会感到疲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的融入,展现了山行的意境与诗人坚韧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由秋浦至屯溪山行杂诗(其二)

危冈下千仞,势峭若趋重。

篮舆苦倒悬,前颈承后踵。

临崖步始转,倚壁肩更耸。

吾身在中央,宕飏挂枝蛹。

群峰叠巨浪,碧海莽莽涌。

揽远尽众观,出险有余恐。

须臾历夷坦,轻捷快推拥。

就下抑何易,怦怦使心竦。

形式: 古风 押[肿]韵

双杏行

园中有双杏,烂漫若朝霞。

狂风西北来,币地飞黄沙。

晨起开竹扉,私忧花尽落。

残红虽满园,高枝犹灼灼。

嗟彼堕地花,无风亦脱树。

卓哉此数枝,风吹仍如故。

微物有美恶,君子当何如。

飘风不终朝,吾慎葆其初。

形式: 古风

晚泊湘阴县

一城斗大隔重湖,雉堞参差认有无。

画角残秋人语怯,荒田晚稻雁心孤。

汨罗不上空兰蕙,斑竹林中怨鹧鸪。

三十六湾何处宿,夜深明月落菰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东台山

秋声万马来,猛与客心斗。

峰巅生晴云,山背学釜覆。

望岳渺一线,远势各背就。

窥云隐涧花,拨藓认崖窦。

秋凋晒药石,林鹤欲比瘦。

雁过浮远烟,人来倚孤岫。

古青浮若拳,空翠小于豆。

穿径绕萧寺,外景涤孤陋。

绝顶俯平原,杰阁耸云构。

清泉响石涧,静听泻飞溜。

晚风堕高树,凉逼衣痕绉。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