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妙声献给袁侍讲伯长的第二首诗。诗中表达了对袁侍讲的敬仰和对其家族学识的赞美。"于越山川赐履馀"暗示了袁侍讲的出身之地,可能指其才学如同越地山水般丰厚;"枢廷勋业重璠玙"则赞扬他在朝廷中的显赫功绩,比喻他的才华如同美玉般珍贵。"承家旧学三冬史,阅世遗编万卷书"进一步强调了袁侍讲深厚的学问,他不仅继承了家学,且博览群书。
"古调欲从更锦瑟,高轩曾过赋华裾"描绘了袁侍讲的文采风流,意指他有如古曲般深沉的才情,以及过往交往中展现出的华贵气质。最后两句"文章自昔论原本,拟就司衡问所如",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袁侍讲探讨文章的根本,探讨文学与道德的源头,显示出对知识与品性的共同追求。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学问与德行的诗,体现了对袁侍讲深厚学识和高尚品格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