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资圣寺

八桂提封接九疑,宝坊游览负心期。

栴檀未睹生天像,琬琰空传置寺碑。

白玉毫光应照我,黄金色相竟留谁。

灵川他日香云里,莫道凡夫见佛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广西的疆域连接着神秘的九疑山,我期待在宝坊中游览,感受内心的向往。
还未亲眼见到栴檀塑造的天神形象,只听说有珍贵的琬琰石碑记载寺庙的历史。
白玉般的毫光照耀着我,黄金般的色相又将归于何人?
未来的某一天,我将在灵川的香雾中与佛相遇,不要说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见到佛祖会太迟。

注释

八桂:指广西。
提封:疆域。
九疑:古代神话中的山名,象征神秘。
宝坊:珍贵的建筑或文物所在的场所。
游览:参观。
负心期:内心深处的期待。
栴檀:一种贵重的木材,常用于雕刻佛像。
生天像:指佛陀的形象。
琬琰:美玉,这里代指珍贵的石碑。
置寺碑:放置在寺庙的石碑。
白玉毫光:形容佛光如白玉般明亮。
应照我:照耀着我。
黄金色相:比喻佛的光辉。
竟留谁:最终会留给谁。
灵川:神圣的河流或地名。
香云:象征佛光或圣洁的氛围。
凡夫:普通人。
见佛迟:见到佛祖的时间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资圣寺的美丽景色和深远意境。"八桂提封接九疑"开篇即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川画卷,"宝坊游览负心期"则透露出诗人游览胜地时的心境,仿佛带有一丝沉思与期待。

"栴檀未睹生天像"中,栴檀(一种香木)和天像(可能指寺庙中的佛像或其他装饰)并列,表现了诗人对未见之物的遐想,而"琬琰空传置寺碑"则让人联想到古寺中的石碑铭文,它们虽静默无声,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接下来的"白玉毫光应照我,黄金色相竟留谁"两句,以珠宝与金属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或超凡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其中"白玉毫光"象征着清净无染的智慧光芒,而"黄金色相"则可能指代佛陀的金身或是心灵深处的觉悟。

最后,"灵川他日香云里,莫道凡夫见佛迟"两句,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未来美好情境的憧憬,同时也反映出对于俗世与佛法之间距离感的自我安慰。这里的"灵川"可能是桂林资圣寺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而"香云里"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宗教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未展蓁蓁叶,先开灼灼华。

武陵迷境域,御宿接烟霞。

投我畴为报,偷儿孰是家。

春风南北起,别有洛阳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托质朝阳地,含芳改火时。

锡圭裁细叶,栖凤养深枝。

双树怜银井,孤生称檿丝。

龙门高百尺,梓漆让华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

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

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

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积润容零露,无涯任酌蠡。

浮空长浴日,表圣不扬波。

江汉源流众,蕃夷岛屿多。

客槎如可泛,咫尺是星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