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

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

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

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巨大的石鞭挥动远离尘世,每年填塞乌云带来新生。
七星横跨广阔的水面,半圆月亮映照深远的河流。
永远稳固,防止崩溃的趋势,始终没有引发动荡的因素。
恰逢题写志愿的游子,却未见那卸下车辕的人出现。

注释

鞭石:比喻力量巨大。
滔滔:形容水流不断。
填乌:指驱散乌云。
岁岁新:每年都有新的气象。
七星:古代天文中的七星,象征指引或远方。
巨浸:广阔的大湖或海洋。
半月: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长津:长河或遥远的水域。
永固:永久稳固。
骞崩:崩溃或倒塌。
揭厉:引发动荡或激变。
题柱客:古代学子在柱子上题写志愿,比喻有志向的人。
脱辀人:卸下车辕的人,常用来比喻放下负担或改变生活状态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的桥景图。"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表现了时间流逝,桥下河水长年奔腾,不断侵蚀着岸边的土地。而"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则描绘了一幅夜景,可能是诗人在桥上眺望星空和河流时的情景。"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表达了对这座古老桥梁的坚固与历经沧桑而不倒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

最后两句"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偶尔在桥上留连,观赏那些刻在桥柱上的诗文,但却没有看到能够解开心中疑惑的人。这里的“脱辀人”可能指的是能够理解和分享诗人情感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古桥及其周遭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自然永恒以及个人情感的沉思,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寻求知音者的寂寞。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积润容零露,无涯任酌蠡。

浮空长浴日,表圣不扬波。

江汉源流众,蕃夷岛屿多。

客槎如可泛,咫尺是星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影抱铜芝直,光摇铸凤圆。

丛花生木蓼,凝蜜堕金莲。

积货徒供爨,当官竟不燃。

曾窥司烜氏,明燧奉高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必彰明盛,来当表庆隆。

野心知楚子,疐尾见周公。

仲德牵衣惠,乌孙饲乳功。

金行钟粹白,冬献莫雷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宝气媚长浔,明光法大阴。

探龙殊九品,剖蚌尽千金。

汉女飞升迹,鲛人感泣心。

任轻从弹雀,鱼目莫相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