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

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萧洒便终身。

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

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

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今日正式辞官满百日,从此过上潇洒的晚年生活。
年老时厌倦了手持笏板的政务,病愈后欣喜地换下官员的头巾。
效仿疏傅不再入朝挂职,如同尚平般无牵无挂地完成儿女的婚事。
人们常说世间的事情何时能了结,而我正是那个在人间把事情了结的人。

注释

长告:长时间的告假或辞职。
十旬:一百天,古代以十日为一旬。
萧洒:自在,无拘无束。
终身:一生。
牙笏:古代高级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竹板,象征职权。
角巾:古代读书人或隐士常戴的头巾,象征文人的身份。
疏傅:指西汉的疏广,他年老时主动辞官归乡。
不朝:不上朝。
组绶:古代官印上的丝带,代指官职。
尚平:东汉的尚长,因帮助子女完婚而知名。
毕婚姻:完成子女的婚事。
人言:人们常说。
了:了结。
我是人间事了人:我是在世间处理事务的人,即事情由我来解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萧洒便终身。"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时间和主题,"十旬"即百日,这里指的是作者在短暂的官职生涯中的体验。诗人用"从兹萧洒"表达了一种决绝的心境,即从此刻起,他将告别那些繁杂琐碎的事务。

接下来的两句 "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 描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在这里,"老"和"病"被用来形象地描绘出官员们在职责上的沉重感受和生理上的不适,牙笏和角巾都是古代官员的装饰品,这里暗示了对这些虚华装饰的厌烦。

"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疏傅"指的是解除束缚,"组绶"是官员服饰上的装饰,这里意味着摆脱官职的羁绊。而"尚平无累毕婚姻"则是在强调个人生活中保持清白和简单,不让世俗的纷扰影响到个人的幸福。

最后两句 "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对世人的议论持一种淡然态度,认为自己已经从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解脱出来,达到了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示了白居易特有的温婉与深刻。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百花亭

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百花亭晚望夜归

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老夫

七八年来游洛都,三分游伴二分无。

风前月下花园里,处处唯残个老夫。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

谁能逐我来闲坐,时共酣歌倾一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老去

老去愧妻儿,冬来有劝词。

煖寒从饮酒,冲冷少吟诗。

战胜心还壮,斋勤体校羸。

由来世间法,损益合相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