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师宪赴延平书院山长

我师文靖公,一传子朱子。

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

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

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

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

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

讶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

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

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

予友有黄功,昔分教于此。

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

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

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其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的表达。开篇"我师文靖公,一传子朱子",立即设定了尊崇师长的情感基调,并通过"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描绘出师父严谨治学、深邃思想的形象。接着,"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一句,以清冷的秋夜月色烘托出师父高洁无污的品格。

诗人随后提及"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可能是在赞美师父所创建的书院或学堂,以及其崇高的道德应当被世代传颂。"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则是对师父教诲和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中间两句"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可能暗示诗人因某种原因与师父告别,而书信通过长途跋涉传递,这也强化了情感上的不舍。紧接着"讶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一句,表达了对师父到来的急切期待和尊重。

下文"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可能是在描述诗人与师父之间的学术交流或是某种仪式。"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则是在赞扬某个地方(九京)适合文学创作,且这让文靖公感到愉悦。

最后两句"予友有黄功,昔分教于此。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表明诗人与黄功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黄功曾在此地教授学问,文风兴盛,门生众多。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品格、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高洁品行和学术传承的尊重与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远离和分别的不舍,以及对知识交流和精神寄托的渴望。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凉风

凉风撼庭竹,起舞如翠蛟。

乱叶打窗来,卷尽破屋茅。

飞云行太空,万窍争怒号。

烦暑一扫净,解我心郁陶。

形式: 古风

夏雨叹

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

唇焦面黑嗟农夫,此生悔不业樵渔。

有山可采水可钓,免得晓夜忧耕锄。

去年一熟才了逋,今年再熟力始舒。

岂期不待稻花白,并随荇藻归江湖。

溧阳近与丹阳接,不雨由来三数月。

河流浅涩田乾枯,练湖放水通舟楫。

人间既是寒暑同,天上何为雨旸别。

愿移此雨慰彼心,还我朱明作炎热。

形式: 古风

晓雪

昏昏惨惨窗映月,索索飒飒风吹叶。

青童开门忽惊笑,昨夜庭心一寸雪。

东方日出雪渐融,檐花滴滴皆春风。

山村布被正酣卧,愁杀门前卖炭翁。

形式: 古风

海上图澄江仙刻

老仙指甲坚如铁,夜画枯杉出宫阙。

翠深红远十二楼,犹理霓裳舞回雪。

山椒覆亭小于笠,石脚插船轻似叶。

桃花几度春酣酣,弱水何日通舟楫。

醉中作此狡狯事,收拾乾坤入毫发。

神刓鬼刻未百年,不与丹青共磨灭。

天风颉颃飞霞佩,水云妥帖凌波袜。

我将就此逍遥游,高步青霄拾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