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仿照陶渊明风格所作,名为《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四)》。诗中描绘了一只色彩斑斓的乌鸟,它翱翔于云端却显得疲惫不堪,羽毛凌乱,日夜哀鸣,暗示了其困境。乌鸟的不幸境遇与竹花不结果实相呼应,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无处安身。
诗人进一步借乌鸟之口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即使身处南岳高松这样的清高之地,也期待在年岁渐长时能有所改变。这里暗指诗人渴望摆脱贫困,回归理想的生活状态。然而,他以孔子想要渡海却遭楚狂讽刺为例,表明实现愿望并非易事,必须收敛才华,坚守贫贱,以免违背初衷。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乌鸟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期望,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