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

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

雨馀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春天的到来无需羯鼓催促,美好的春光全在花朵未开之时欣赏。
雨后庭院中湖光显得湿润,人在栏杆旁欣赏黄昏景色直到天色渐暗。
正当心情恰好时却突然起身,到了无言以对之处又期待着下次相聚。
雁湖边聚会结束后人们离去,有人曾询问梅花还剩多少枝头绽放。

注释

春事:春天的事情。
何须:何必需要。
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比喻催促。
催:催促。
好春:美好的春天。
全看:全在于。
未花时:花朵未开放的时候。
雨馀:雨后。
庭院:院落。
湖光湿:湖面泛着水光。
夕暝迟:黄昏来得晚。
正会意:正沉浸在某种意境中。
俄起起:忽然起身。
忘言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境界。
谩期期:徒然期待。
雁湖饮散:在雁湖边聚会结束。
人归后:人们离开后。
曾问:曾经询问。
梅花复几枝:还有多少梅花开放。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是魏了翁的作品,他以春天的自然景色和观梅的感受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时光的细腻观察与享受。首句“春事何须羯鼓催”,暗示春天的到来无需外在的强烈信号,而是自然而然地显现。接着,“好春全看未花时”强调欣赏春天的最佳时刻是在花朵尚未盛开之时,体现了诗人对早春的珍视。

“雨馀庭院湖光湿”描绘了雨后湿润的庭院和湖面,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而“人倚阑干夕暝迟”则写出了人在傍晚时分倚栏远眺,享受这份宁静的闲适。诗人的情感在“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中达到高潮,他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却又不得不起身离开,流露出淡淡的遗憾。

最后两句“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以雁湖宴饮之后,诗人独自回味,询问梅花开放的数量,既表现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也寓含了对友人相聚的美好回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观梅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泸帅范郎中再和所送李季允韵见寄(其一)

人老边关未得师,行违久速只安时。

令随天阔风遥岭,语挟春来草梦池。

旧垒无华閒睥睨,新机有句到侏离。

孤衷耿耿无人会,只傍天公作己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泸帅范郎中再和所送李季允韵见寄(其二)

新阳拆地唤春归,生意绵绵重此时。

青女卷寒还朔易,朱轮驾暖出咸池。

恩流未渗鱼犹涸,禁网虽疏雉或离。

抚事伤时无限意,冯梅折寄故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苏和甫雨后观梅

岁寒宾友伴萧萧,客气无根已尽凋。

疏影照人骚梦冷,清香彻骨醉痕销。

话逢理到春生坐,饮为心知月满瓢。

更祝天公多雨麦,时携乐酒酹芳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四)

夕阳舂处是吾家,水绕山环路转赊。

蹙蹙四方浑未定,茫茫大化渺无涯。

归来已恨十年晚,老去空嗟两鬓华。

各愿及时崇令德,万钟于我本何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