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朱朴的《托钵僧》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僧人偶尔下山乞讨的情景。"无事经旬不出山",表现了僧人平时深居简出,只有在无事之时才会离开山林。"偶因乞米到人间",寥寥数语揭示了他下山的原因,是为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而非世俗的欲望。
"斜阳满地松阴转",通过描绘夕阳洒落,松树下的阴影随着太阳移动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最后,"閒向西林托钵还","閒"字透露出僧人的从容与淡泊,他悠然自得地向西边的林子返回,托着饭碗,完成了这次人间之行,又回归了他的禅定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超脱尘世、清心寡欲的僧人形象,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僧人生活哲学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