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梁燕/解连环.寓解连环

小楼春浅。记钩帘看雪,袖沾芳片。

似不似、柳絮因风,更细与品题,屡呵冰砚。

宛转吟情,纵真草、凤笺都遍。

到灯前笑谑,酒祓峭寒,移尽更箭。而今柳阴满院。

知花空雪似,人隔春远。

叹万事、流水斜阳,谩赢得前诗,醉污团扇。

脉脉重来,算惟有、画阑曾见。

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雪初融的画面,诗人在小楼中观赏着雪花,看着自己袖口沾染的雪花瓣。"似不似、柳絮因风"一句,通过对比来形容雪花轻盈细致,宛如柳絮随风飘扬。诗人在纸上细细品题,反复呵斥冰冷的砚台,以此表达内心的情感流动。

接下来是"纵真草、凤笺都遍",这里的"纵真草"可能指的是随意挥洒的笔墨,而"凤笺"则是古代书信的封套,这里用以形容诗人的文思泉涌,字字珠玑。

在灯前与人笑谑,饮酒驱寒,但酒杯移位,更换箭簇。最后一句"而今柳阴满院",则是对当前景象的描绘,春意已浓,柳树成荫覆盖了整个庭院。

下一段"知花空雪似,人隔春远"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但又容易逝去的感慨。面对流水斜阳,诗人的心情随之起伏,他回忆起往昔写下的前诗,如今却只能在醉酒中寻找慰藉,手中的团扇也不再是往日那般清醒。

"脉脉重来,算惟有、画阑曾见"一句,则是诗人回忆起过去所见到的美好情景,将这些旧愁付与杏梁语燕。这里的"画阑"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杏梁语燕"则是将过往的忧伤托付给流水和燕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雪初融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旧愁的回味和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

收录诗词(45)

张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自序云:“矛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矛居鄱,不应舍近求远,为更多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又能节文,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有词作《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等

  • 字:宗瑞
  • 号:矛东仙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

东泽先生,谁说能诗,兴到偶然。

但平生心事,落花啼鸟,多年盟好,白石清泉。

家近宫亭,眼中庐阜,九叠屏开云锦边。

出门去,且掀髯大笑,有钓鱼船。一丝风里婵娟。

爱月在沧波上下天。

更丛书观遍,笔床静昼,篷窗睡起,茶灶疏烟。

黄鹤来迟,丹砂成未,何日风流葛稚川。

人间世,听江湖诗友,号我东仙。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沙头雨.寓点绛唇

带醉归时,月华犹在吹箫处。晚愁情绪。

忘却匆匆语。客里风霜,诗鬓空如许。江南去。

岸花迎橹。遥隔沙头雨。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念奴娇

嫩凉生晓,怪今朝湖上,秋风无迹。

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

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

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

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

楼阁空濛,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

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画娥眉/忆王孙.寓豆叶黄

清明小院杏花开。半启朱扉燕子来。

晓起梳头对玉台。照香腮。羞睹惊鸿瘦影回。

形式: 词牌: 忆王孙